"35太难了"从心理学上怎么解释?

在一个心理博客上,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观点:35岁还没有取得成功,基本上没有希望了。对于这句话,我感悟颇深。35岁这个年纪,一般已经入职十年以上了,如果任然处于原来的岗位,说明能力有限,或者是对于岗位的适应性不足。并且,35岁到40岁的这几年,有的人会遭遇“中年危机”,这些人需要每天都在家庭与职场中奔波,达到一个职业生涯的瓶颈期,往往会感到有巨大的压力,内心充满不确定感、焦虑感。因此,35岁以后的确很难取得成功,下面我们从不同阶段进行深度分析。首先,我们的职业生涯确实存在“关键期”,这个关键期大约在我们入职十年内,我们会经历能力与经验的飞速进步,这段时间也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当我们度过了这一时期,可能进步就会变得困难了。“关键期”这个概念来源于心理学,描述的是我们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时期。例如,语言的习得,往往是在3岁左右,因此3岁之前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在这个时候孩子的词汇量会迅速增长,并较快的学会自己的母语。而过了这个阶段,要想从零开始学习语言就变得很困难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会发现在成年的时候学习一门外语相当困难,因为他已经错过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同理,对于我们个人的职业发展而言,最开始的那十年尤为重要,是一个你大量学习、大胆尝试、提升自我的阶段。等到了35岁左右,你的职业技能基本已经定型,因此你可能没有办法再有时间和精力去继续深入学习了。并且,35岁左右的人面临着养家糊口的巨大压力。这个时期,孩子上学会产生很大一笔开销,上面还有老人需要照顾。已经不可能把自己完完全全投入到工作中,所以,在这个时期,你想要开创自己的事业,往往有心无力。你很有可能在照顾家庭的过程中,就耗光了自己全部的精力,自然没心思去投入更多在自己的事业上了。而在前十年则相反,那会你刚刚进入职场打拼,没有太多家庭带来的压力,你会有很多精力去为了自己更好的职业目标奋斗,因此也更容易取得成功。要是你错过了这个时期,后面要想再获得什么成就,就比较困难了。其次,你的能力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在职场中,一方面是你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是你积攒的人脉,学会的经验。这些东西基本上能在你入职五年内大量习得,并且达到一个临界值。之后你再积累,也是不会有太明显的变化。所以,如果你在前十年还未积攒到足够的能力、经验,让自己取得成功的话,想要在之后去获得成功基本上是不可能了。有的东西你琢磨不透,时间再拉长,你可能还是不会有什么明显的长进。不过,如果你确实已经到了35岁这个年龄段,还未取得什么成就,也不必感到过于伤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像年轻时一样为自己的梦想奋斗,还是能有所进步的。
准备跳槽,却发现不少用人单位将招聘门槛设置为“年龄在35周岁以下”;本想再拼拼,无奈身体机能和学习能力不如从前。。。。。。遭遇“35岁现象”,让不少打拼多年的白领倍感压力。如何纾解职业困境、更好成就自我?本期大家谈我们刊发三篇来稿,与读者一起探索职业发展之道。畅通职业发展渠道“35岁现象”表面上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困境,从深层次来看,也和职场生态、社会舆论等外部环境分不开。在充满变化的时代,未雨绸缪不失为明智之举。但除了个人端正心态、自觉加强学习外,也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形成合力,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要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抓好落实,创造更为公平的就业机会,也要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开拓更多职业发展渠道。用人单位需在激励和培训机制上下功夫,帮助员工纾解职场焦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大可不必放大职业焦虑。早在2018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面向未来,一整套人才培养机制必将为更多人实现人生出彩提供广阔空间。(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勇于走出“舒适区”发展心理学认为,35岁属于成年早期(20―40岁)的阶段。在成年早期,个体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但人的生理机能却从30岁左右的巅峰期开始下滑。生理上的变化叠加家庭和职场角色的转变,赶上知识技能快速迭代,让很多人在35岁左右出现职业焦虑,不难理解。优胜劣汰向来是职场常态。突破职业发展的瓶颈,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补齐能力素质短板。现实中,不少人面对困难挑战选择逃避,完成工作抱着“差不多”心理,职业道路越走越窄。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就应以久久为功的努力来强化专业素养,延伸能力的边界;也应勇于走出“舒适区”,正视自身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职场成功没有捷径可走,焦虑烦恼不如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35岁前后正值人生大好年华,摆正心态、持续学习、用心付出,就不难突破职业瓶颈,创造更多价值。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91301057a5ce6932be0d924c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