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什么意思


意思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以意逆志”出自春秋孟子的《孟子・万章上》。
原文:故说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子遗。”信斯也,是周无遗民也。
译文: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诗人的本意。要通过自己读作品的感受去推测诗人的本意,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诗。如果拘于词句,那《云汉》这首诗说:“周朝剩余的百姓,没有一个留存。”相信这句话,那就会认为周朝真是一个人也没有了。
“知人论世”出自春秋孟子的《孟子・万章下》。
原文: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译文: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如果认为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上溯古代的优秀人物。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扩展资料
“知人论世”的主张与“以意逆志”一样,成为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也奠定了孟子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
事实上,直到今天,无论现代主义以来的新兴文学批评方式方法已走得有多远,多新奇,但在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上,大学讲台上,以及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批评实践中,依然在主要使用着的,还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方式方法。
所谓“时代背景分析”、“作者介绍”、“中心思想”、“主题”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无一不是“知人论世”或“以意逆志”的产物。由此足以见出孟子对于中国文学批评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之一,正是由本章的文字所发生的。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意逆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出处】:《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近义词】:以己度人【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出处】:《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近义词】:以己度人【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知人论世,【出处】:《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示例】:不过倘要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所谓“~”,那么,足以应用的选本就很难得。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鉴别人物的好坏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83f8ffb29222ad51a7b961bf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