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子要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

原因如下:
1、因为老子的时代是中世时期,个时代圣贤基本等同于统治者,大家看起来都聪慧有谋,可是却缺乏大智慧,大多数人都挂圣贤之名谋一已之利,现仁义之象而行苟且之事。
2、老子认为,统治者不应该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民众,不应该束缚甚至是引导民众,这样民众的行为才符合自然,也就是合乎道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因此发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的感慨。即保持淳朴,减少欲望,摒除仁义巧智。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释义:
极其圣明的人抛弃智谋,民利百倍;
极其仁爱的人抛弃忠义,民复孝慈;
绝高技巧的人抛弃利润,盗贼无有。
这三种人仅做表面是不够的。
所以下令让那些行为体现在身上:外表朴素内心朴实,减少拥有清心寡欲。
学尽学问就不用愁了。
 扩展资料: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绝圣弃智:是指不要用世间的小聪明。小聪明是指世间的名言概念分别,世人均是用这概念来分别和认识事物,这些都属于小聪明。
什么是大智慧?就是直接认识事物本质的智慧。这里面没有概念名言,没有圣人,也没有凡夫。
那错觉图来说事。
比如,这张图,有的人只看到是少女,有的人只看到是老妇,有的人能看到两者。
其实,你看到的无论少女、老妇,这些统统都是名言概念,是先有了相应的概念,然后才呈现在我们心中的。为什么有人只看到一个?是因为心落入了惯性执取。
为什么说少女老妇都是概念?因为图中根本上没有实在的少女和老妇,有的只是黑白的色点。
是否可以说,黑白的色点,也是名言概念?是的。回答完全正确!这是更深层次的名言分别。
当我们的眼睛落在图上的第一刹那,其实还没有起名言分别。如同用照相机拍照,只是取了个景。但是,我们的心,无法安住在这个景上,很快就在惯性分别势力的推动下,落入到了概念分别当中,用概念分别来取景,取出来的景就不真实了,早已经背离了真实。
有了概念分别,很容易就产生种种相违。还是拿错觉图来说:
这张图上,到底是方柱,还是圆柱?为什么此图看上去这么违和?
其实无论是方柱,还是圆柱,也都是概念分别。方与圆这两种强大的惯性概念分别的冲突,让我们产生了违和的感觉。
另外,这种概念分别所造成的错觉,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还是看错觉图:
这张图上,A格和B格的颜色,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答案是:完全相同!是的,非常的不可思议。
所以,绝圣弃智,说的就是如何回归真实的方法:让我们的心,在面对一切境界时,都能如其所是的呈现,而不是落入到种种概念名言分别这种世间的小智之中。这种境界,道家就称之为“天人合一”。心与境界,完全地贴合在一起。现代人称之为直觉,或者灵觉。
一旦拥有了这种体察事物本质的直觉大智慧,那么,世间的种种概念名言分别的小智慧,唾手可得。如同一颗树扎下了根,何愁没有枝梢末节呢?
这种就是修行,道家称为返朴归真,显然是需要长时间投入功夫的。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795460fac91f31f1175cfb29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