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虽生之日,犹死之年”是...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虽生之日,犹死之年”的意思:
是指活的很痛苦,生不如死。虽然是出生的时候,但却跟死了一样,在那个变革动荡的年代,国人的麻木不仁跟死去的人一样。
鲁迅反用其意,指(做着这样的事情)虽然活着犹如死了。是说在大热天里热得,虽然活着,不如死了算了。指在这种(热得想死)情况下,做这些事可以驱除一些炎热。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本句原为:“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是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出自 晋・常璩《汉中士女志・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扩展资料: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作品鉴赏:
《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虽然是回忆性散文,但是有现实的斗争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
⑴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
⑵表现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⑶批判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对青少年的毒害思想。
⑷揭露思想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文人的本质。
⑸作者以炽烈的感情和浓重的笔墨,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各个侧面。作者揭示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
虽生之日,犹死之年”的意思是:
人虽然已经死去,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人世间。也指心理没有任何遗憾未完成的事情,虽然死了但是却犹同活着。
“虽生之日,犹死之年”的出处是《汉中士女志・文姬》中:"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本书为先生1962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半部分写于北京,后面半部分写于厦门。
鲁迅:出生于贫穷的落后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的“民族魂”。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4b6f6853c86a239eb2e43ab6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