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其力者受制于人,劳其心者有制于人。出自哪


这句话是来自《孟子・滕文公上》,原文是:“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劳心者,其实就是脑力劳动者,劳力者,就是体力劳动者。
劳心者就是指领导者,劳力者指的是被管理者.劳心者是掌握方向目标和技能的人,是管理干活的人如何干和怎样干的,是管理的人。劳力者是干活的人,虽然出力气但是只是受人指使,是谁都可以做的没有能力区分的,只能受制于人。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
《孟子》是中国儒家先秦典籍,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扩展资料:
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孟子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原文如下: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所以说:有些人动用心思,有些人动用体力。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扩展资料:
孟子所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 人”论断是讲的社会分工问题。而且,《左传襄公九年》知武子已经说过:“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
所以,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在孟子的时代早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现象,他不过是对这种现象加以概括,而在“或劳心,或劳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著名“公式”而已。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1e786550078872e15d6cf52f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