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敬而不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是“君子敬而无失”不是“君子敬而不失”。
意思是:君子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四海之内都是兄弟。
原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人家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命中注定,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要)认真谨慎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呀。君子何必忧愁没有兄弟呢?”
出处:《论语・颜渊》 ――战国・孔子
扩展资料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颜渊

“君子敬而不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意思是:君子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四海之内,皆是兄弟。君子何须担心没有兄弟呢?
【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
【原文】: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注释】:
(1)亡:无
(2)敬而无失:在《公冶长》一篇里,孔子曾经赞扬晏子“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这里的敬而无失就是久而敬之的意思。
【释义】: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运主宰,富贵全在于天意。君子敬慎而没有过失,待人谦恭有礼,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解读】: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句话一下子就使人想到水浒梁山泊,想到三桃园,令人顿生家侠之气。
这种兄弟不是血缘纽带,而是义结关系。不是“相煎何太急的曹丕曹植,而是“不能同日生,但愿同日死”的刘关张。
据《说苑一杂言》记载,孔子也曾说过,行为合于仁义礼节,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否则,就是两对门坐也不相往来。
曾子说,君子立志行仁,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否则,此是你的亲兄弟也不亲啊!(《大戴札记・曾子制言》)
列宁说,无论你是什么肤色,无论你远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语言不通,但只要凭着《国际歌》全世界无产者的歌,你就能找到自己的同志和兄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何愁没有兄弟!
扩展资料:
【毛泽东引用“四海之内皆兄弟”】
《论语・颜渊篇》第五章有两句话流传最广,一句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一句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前一句暂且不论,这后一句毛泽东在讲话和文稿中几次提及。
1958年5月16日,毛泽东为八届二次会议印发这个报告写了批语:
凡有苏联专家的地方,均应照此办理,不许有任何例外。苏联专家都是好同志,有理总是讲得通的。不讲理,或者讲得不高明,因而双方隔阂不通,责任在我们方面。就共产主义者队伍来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一定要把苏联同志,看作自己人。
大会之后,根据总路线同他们多谈,政治挂帅,尊重苏联同志,刻苦虚心学习。但又一定要破除迷信,打倒贾桂!贾桂(即奴才)是谁也看不起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31页)
毛泽东为这段批语拟定的题目是四海之内皆兄弟。
5天时间内,一次会议上,毛泽东三讲“四海之内皆兄弟”。可见这句话对他的烙印之深,也可见他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一种思想的愿望之迫切。《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需要前提条件的。
那就是:“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这就是“敬”与“恭”。敬:是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严谨认真而无差错;恭:是待人以真诚,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这也是子夏对司马牛的鼓励,意在请他消除顾虑,好好修德,那就可以不受兄弟的连累,依然是个受人称赞的君子。
在子夏看来,君子何愁无兄弟呢!“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泛指海内之人都是“兄弟”。可以说子夏的这种思想,已突破了家庭内部的血缘亲情关系,极大地拓展了“兄弟”的外延。
毛泽东所拟定的批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及讲话提纲所引用《论语》,这句话,其思想内涵已远远超出了《论语》的范畴。毛泽东借用《论语》中“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强调“社会主义阵营的密切合作”(那时在国际政治格局中还存在着社会主义阵营)。
强调批判地学习“外国的”东西,强调尊重苏联的同志,把他们看作自己的人,刻苦虚心地向苏联专家学习。当然,在这种尊重、学习和交往中,要独立自主,保持人格国格,而不做奴气十足的贾桂。这无论从政治上考虑,还是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考虑,无疑都是必要的、正确的。
后来中苏两党展开论战,分歧越来越大,赫鲁晓夫捍然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使社会主义“家庭”走向分裂,“兄弟”终于反目。这当然是后话,也显然违背毛泽东的初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颜渊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0c0f9ae84bd3340b57c737fc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