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发现千年粮仓,粮仓内部储粮惊人,粮食如何做到保存千年不腐呢...


近年来因为国家大力提倡节约粮食,光盘行动等,越来越多的人在外出吃饭时都会选择把剩菜打包。从前碍于面子,我国的粮食浪费问题一直很严重,这两年逐渐能够看到改善。粮食一直是人们保障正常的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东西,无论古今没有粮食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河南洛阳便发现一个千年粮仓,不仅粮仓储粮量惊人,而且其中的粮食保存千年依然不腐。

古时的人们除去自己种植粮食食用外,在一些朝代还需要用粮食缴纳赋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粮食。但当时的粮食种植完全没有技术可言,农民都是靠天吃饭,粮食产量本就不高,而且一旦经历虫灾和病害就没有应对的办法,一年都可能在饥饿之中度过。

所以古时候的百姓都会祈求一年能够风调雨顺,有一个好收成。不然不仅全家人要挨饿,还会有国家压在肩头,横竖都不会有好结果。但丰年也是常有的,国家盛世太平,百姓粮食丰产,自然国家的粮仓也会被装得满满当当。当粮食等物资充沛的时候,国家各方面的建设,比如军事方面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军队强盛,国家才能安宁,人民才能得以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可以种植更多的粮食等。风调雨顺对国泰民安的影响由此可见。
而古代征收粮食还有一个作用,那便是在天灾降临的年代,国家得以有储备的粮食赈济灾民,度过难关。为此,他们修建大量的粮仓,古代历史上修建粮仓技术最好的还属隋朝。隋朝在军力大量的战乱之后,终于实现统一,人们得以再次发展农业。在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下,隋朝的粮食产量逐年大幅度的增加,人们上交的粮食也更多,为更大程度地保存粮食,隋朝建立了许多粮仓。

含嘉仓是隋炀帝修建的一座大型粮仓,因为当时风调雨顺,人们收获大量的粮食,上脚之后没有足够的地方可以储存,于是隋炀帝就下令在洛阳修建这座粮仓。因为古人的劳动力有限,也没有任何大型的建造工具,所以这座粮仓的工程之大,让他们足足修建十几年,耗费上万人力。修建长城的时候也不过如此。

这座粮仓之所以修建在洛阳,是因为洛阳可以成为关东和关中的粮食中转站,同时可以照顾到两个地区的人民生活,所以若他没有如此庞大的规模,便不能及时发挥出作用。后来隋朝灭亡,唐朝建立,但因为含嘉仓作用巨大,便一直把它保留着。
唐玄宗时期,含嘉仓的粮食储备粮在公元749年达到580万石。宋朝时期的历史记载中也对含嘉仓有过一定的记载,但后来的朝代里便没有再发现与它相关的记载。 从含嘉仓建立到没落,期间经历几百年的岁月沧桑。
含嘉仓再次展现在世人眼前,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发现里面一共有400多个仓窖,其中可以存放50万斤粮食,换算一下,也就是250吨。可见含家仓的规模有多么巨大,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粮仓,已经发掘出来,就以其规模震惊世人。
同样,含嘉仓里面很多保存完好的谷物被发现之后,也引起人们的震惊。这里的谷物居然在几百年之后还没有腐烂,而且有科研人员将那些谷物拿去栽培,后来不仅发芽,还茁壮成长起来。大家都很佩服古人的智慧,在那时就会利用极大程度地减少粮仓中的空气,来长久地保存谷物。
而含嘉仓的粮食储存能够如此完好,还得益于古人建造粮仓的地址选择。他们将粮仓的位置选择在远离湖泊和地下水源的高处,还将窑内的土质硬化烘干,保证粮食能在一个干燥的环境中储存。并且在含嘉仓的底部,考古学家还发现大量草木灰存在,它的作用也是阻止湿气进入粮仓。
所以河南洛阳的含嘉仓才能保证储存的大量粮食千年不腐,古人的智慧之处由此可见,而含嘉仓也被誉为“天下第一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含嘉仓的修建我们可以得知,不论风调雨顺与否,粮食都是极其重要的。丰年不忘旧时,有备无患,所以珍惜粮食依然是每个人应该共同参与的大事。

粮食想要不腐烂就要做好干燥和密封的工作,所以粮仓一般有稻草还有木炭,外面甚至有一层蜡,这样不但可以千年不腐,甚至可以万年不腐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bb012cb49f661d3264d0ce97 [复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