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发现隋唐粮仓,仓里面的谷物是如何历经千年而不腐的?


在古代,粮仓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富足和稳定,因此对于古人来说,储存粮食是一件很重要的大事。
而隋炀帝修建的粮仓让后人惊艳,甚至粮仓里的谷物在千年以后都不会腐坏,还可以继续发芽。最具代表的就是被誉为“天下粮仓”的含嘉仓,同时含嘉仓还是大运河最重要的配套设施之一。



众所周知,隋朝虽然是历史上最出名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粮食仓储发展迅猛的时候。
对于历史上所说的,唐朝吃着隋朝留下的粮食也是确实是真的。
隋文帝高速发展农业,耕地面积突破五千五百万顷,农业产业高速发展,具体反映在农业人口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扩大上。



隋朝建立后,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增加了480多万户,2000多万人。之后的土地面积人口数量更是不断发展。
之后隋文帝下令修建了更多的粮仓,储存的粮食越来越多。
20世纪60年代末,焦枝铁路开始动工,在修车间里,含嘉仓的遗址被第一次发现。本来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一块墓葬,但是越往下发掘,发现了一块刻名砖,上面记载了含嘉仓三个字,还有粮食来源、存入日期,就此确定含嘉仓的身份。
经过考古发掘,证实含嘉仓仓城东西长612米,南北宽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共有圆形仓窖400余个。大窖可储粮1万石以上,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



除了面积之大,令考古人员更加惊叹的是,考古人员发现粮仓里面满满一窖颗粒分明、糠米可辨的粮食。
后利用仪器检测,发现这些粮食颗粒48%被炭化,52%是有机物。
甚至考古人员在仓窖的模板缝隙里发现的一些谷粒,在被取出来的几天以后还发了芽,在第二年还结了果实。



这样一个千年的粮仓里的粮食不在被发掘之后腐坏,甚至还发了芽,结了果,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仓窖的地理位置是关键因素,地势较高、水位低、土质干燥,非常有利于粮食储藏。
其次,经过专家分析,该仓利用“席子夹糠”的方式隔湿保温,于冬天低温进行粮食密封工作,从而确保保存时间最久。



储粮前,将挖好仓窖用火烘干,并把草木灰摊在窖底,还在上面铺上一块厚厚的木板。正式储粮时,还在木板上铺上一层草席,窖壁也是如此。粮食装满后,在距离地面一米处铺层草席,上面覆盖一层米糠,糠上再盖一层草席,最后封土。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程序,储粮才算正式结束。

因为粮仓的密封性非常好,里面没有滋生害虫,所以仓内粮食历经千年不腐。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0a361befc0383ec011709d40 [复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