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心

当前位置:有意义 » 励志 » 励志文章 » 浮躁心
发布时间:2019-05-03    文章标签:    浏览:180
  浮躁或许让人频繁做事,却难以真正成事。因为做事需要一个过程,做大事更是如此。远离浮躁,就要有主心骨。让自己静下来,是避免浮躁的妙门。  美国管理学者博恩·崔西说:“任何人只要专注于一个领域,5年可以成为专家,10年可以成为权威,15年就可以成为世界顶尖。”  假如作一换算,只要你在某个领域投入7300个小时,就能成为专家;投入14600个小时,就能成为权威;而投入21900个小时,甚至可以成为世界顶尖。可反过来讲,如果你只投入几分钟,那就别想成为什么。  难以断定具体数据的准确性,但我却宁肯相信结论的合理性。当今社会弥漫着浮躁,能沉下来十年磨一剑的实属难得。浮躁的人心猿意马,凡事急于求成——创作想一鸣惊人,比赛求一招制胜,经商图一本万利,当官望一步登天,以至连看书也一目十行。总之,一切快字当头,只为着立竿见影、马到成功。  为何大家普遍拥有浮躁心?这与社会转型期的特定背景相联。由于利益结构的大调整,人们仿佛面对新一轮洗牌,谁都希望抢得先机。特别是见多了走红、暴富现象,就更会滋生易动、急躁的病态心理。通常而言,浮躁者具有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又不愿为之作长线付出。于是,大家习惯于变幻目标,今天向东,明日往西,或者挖空心思抄近路,总想在“短、平、快”中出人头地。  然而,浮躁或许让人频繁做事,却难以真正成事。因为做事需要一个过程,做大事更是如此,假如一味地压缩过程,就等于扼杀结果。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急于求成的浮躁,可能在短期内生出虚假的“繁荣”,但它很难持久,若有风吹雨打,顷刻便显出原形。  浮躁心堆起的脆弱,在于缺乏时间的积淀。大凡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先前都需要时间的投入,就好比一贴中药,即使各种名贵药材齐备,也省不了一个个时辰的煎熬。相比之下,浮躁只能带来低水平的重复,却无法造就真正的卓越。  既然浮躁不足以成事,为何又层出不穷?这源于人们天生的惰性,总期盼以最少的精力和代价,赢得最大的收获。因此,当听到别人的成功故事,尤其是见了诸多的投机取巧,便希望加以复制。但是,人人都有具体情况,别人的成功自有机缘,并非谁都可按图索骥,能走一条终南捷径。做事必须立足自身的条件和可能,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却不能由此乱了心神。  毫无疑问,人生不是短途冲刺,步伐快慢绝非摆在第一位,关键是坚持到底。恰如人的成就主要不靠天份,更需专心致志和能够补拙的勤奋。对走长路来说,方向对就不怕慢,只要不停走下去,肯定能到头。反之,若浮躁地乱碰乱撞,则是自我折腾,极容易将路子走偏,最后不得不回头。  远离浮躁,就要有自己的主心骨。现代人习惯于忙忙碌碌,整天跟着风潮在场面上应酬、消耗,却无暇听内心的声音。许多人浮躁,并非因浮躁带来快乐,实是为所谓的脸面有光,不得不掐着秒表追名逐利。急功近利必然急火攻心,人们在浮躁中渐渐地迷失自己,忘了原本应该替自己活,而不是为了活给别人看。  心理学有“延迟满足”的概念。一个人想实现宏大目标,就应驱除浮躁,尽可能克制眼前的欲望,甘愿作长期的付出。北宋司马光便是一个典型,从48岁开始编纂《资治通鉴》,他以圆木作枕,睡觉只要落枕醒来,立即起床修史。如此呕心沥血19载,终于在晚年完成了千秋巨着。可以说,司马光就在寻求更有价值的“延迟满足”,他几乎也是同生命赛跑。未等书卷正式出版,司马光已然去世,但正因脚踏实地拒绝浮躁,才铸就了他的不朽。  事实上,成大器的人须有静气,甚至不可缺一段寂寞的时光。让自己静下来,是避免浮躁的妙门。而始终置身红红火火的热闹中,极易随波逐流,难以保持一份专心专注。忍受寂寞,一定程度上就是守候成功。只有经受了冷板凳的磨练,熬过走弯路后独自疗伤的苦痛,才能收获极宝贵的心路历程,让自己知晓真正需要什么,值得追求哪些,从而平心静气面对当下,也更有定力去拓展未来。  《无量寿经》曰:“动作瞻视,安定徐为”,明示人不应浮躁,行为处事需安详、淡定,慢慢地为之。可世界瞬息万变,“徐为”又容易失去机会,经书上的话是否适用于普通人?进一步说,拒绝浮躁是否意味着拒绝功利?  毋庸回避,功利是绝大部分人都需要的,但做事就像耕耘,5年有5年的收获,10年有10年的结果,却休想靠几分钟取得回报。纵然从功利的角度,人一生能做的事其实有限,真能做好一件已是大幸。与其四处出击、浅尝辄止,不如瞄准一处,稳扎稳打地做。“安定徐为”的落脚点是“为”。当克服了心浮气躁,人们的姿态将从容许多,也能丢开患得患失。若如此,“徐为”反倒让人埋头深耕,在不问收获中成就更有建树的大作为。

本文链接:https://u1e.cn/tweet/14412 [复制]

猜你喜欢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