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解析


意思: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有强烈的“夷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在他看来,“诸夏”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这是好的,即使“诸夏”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
注释:
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扩展资料:
此语出自《论语八佾》。
常见的误解:
一是把“夷狄”理解为偏远地区或者中国以外、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
二是把此语理解为中国傲视天下,是目空一切,认为其他民族都不如中国。
这种误解的产生,是因为不知道孔子编订的《春秋》中所说的“夷狄”是指缺乏道德礼义的地方或某些人,这是与孔子学说之外的其他书籍的解释不同的。其次不是因为不知道中国文化的类象思维方式。
也就是说“夷狄”和“诸夏(中国)”不是西方形式逻辑中被“定义”出来的“概念”,而只是中国思维方式中用来代表一类事物的“名”有这个“名”就必须要有与之相搭配的“实”,有其“实”也就可以用这个“名”,否则都是“名不副实”。
把此语翻译过来意思是说:如果没有道德礼义,那么就可以把它看作夷狄,如果有道德礼义,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诸夏,没有道德礼义的地方即使有君王,也不如有道德礼义的地方没有君王。”这就是说,道德礼义比君王的存在更重要。
【注释】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译文】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评析】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夷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在他看来,“诸夏”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这是好的,即使“诸夏”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f981ea4572780fb3e5c8b0dd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