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大将僧格林沁是怎样和列强交战的?战略和战术...


僧格林沁可以说是满蒙八旗军队中最后的台柱子,最后的猛将,他是晚清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是当时蒙古的科尔沁郡王,伯德勒噶台亲王,简称僧王。他曾率领蒙古骑兵在第2次鸦片战争中的第2次大沽口战役中痛击英法联军舰队,击毙英法联军500多人,僧格林沁一战成名。
 
这次作战僧格林沁巧妙利用了地形优势,河道比较窄,英法联军战舰深入河道后无法掉头,利用两岸火炮优势给予痛击,战略战术得当,给予不熟悉路的英法联军以痛击,最后还是美国海军出动,才把英法联军给救了出来。僧格林沁率领部队在随后的八里桥保卫北京的战斗中却以惨败告终,演绎了冷兵器对抗热兵器最为惨烈的一幕。这一仗让我想到了好莱坞电影最后的武士,日本武士用长矛大刀对抗西方的火枪,以卵击石,异常惨烈。1860年9月21日,英法联军以骑兵开路,英国和法国炮兵随后分成了三路,向八里桥发动总攻。
 
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以逸待劳,从山上如猛虎下山般冲击英法联军的阵营,想要将其撕扯、分割包围。僧格林沁的部队大多拿着长矛、大刀和弓箭,而英法联军拿着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线膛枪和后膛炮,对僧格林沁的部队进行猛轰,炮火过后便是排枪精准射击。在面对敌人异常惨烈的火炮时,清军并没有退缩,一个一个倒在敌人的枪口炮口之下,惨烈至极。八里桥的大理石被英法的炮火炸得碎裂四散飞溅,对清军造成了大批的伤亡。清军誓死不退,死亡者前赴后继,很多连队都是集体阵亡。当时英法联军把最先进的后膛炮用到了杀戮当中,这种跑学名叫做阿姆斯特朗炮,这种炮一直用到了第1次世界大战,威力巨大。
 
一天战斗下来,清军3万人死伤过半,而1万多人的英法联军仅死亡5人,47人负伤。僧格林沁在战术上没有问题,但在战略上犯了错误,他在大沽口战役之后,过分的低估了英法联军的实力,认为西路军才是主力,所以对胜保的南路没有给予大力支援,导致南部迅速溃散。八里桥之战无疑是中国最能打的游牧民族被近代火器杀伤最惨烈的一次。另外,僧格林沁事先在八里桥前方布置了一些壕沟,作为陷阱打击英法骑兵,但是英法战马远远超过蒙古人采用的低矮的蒙古马,很顺利便跨越了壕沟,导致其防线形同虚设。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f5aa535c4aed9dd78ef5e249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