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充军流放,备尝艰辛?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不是一种人生折磨,而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征兆。
一朝平步青云,一朝落入陷阱。官场上就是这样,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今天的名利地位都只能代表今天。
刘墉是个聪明人,自然是明白这其中道理的,所以在人生经历最低潮的时候,他依然表现得很坚强。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四月五日,由于段成功亏空一案,刘墉、和其衷等人被押解到京,军机大臣等遂奉旨会同刑部复审拟罪。段成功、和其衷、文绶、刘墉四人被拟处斩。后经乾隆复批,段成功立即处斩;和其衷著改为应斩监候,秋后处决;文绶、刘墉并著从宽免死,发往军台效力赎罪;蓝钦奎、富勒浑引见后降级使用。其中富勒浑后被解山西雁平道,文绶次年获道员衔,派往哈密办事。
发往军台效力赎罪,就是将罪犯派到条件艰苦的守边军营去工作,刘统勋在乾隆二十年获罪及乾隆三十三年纪昀失泄卢见曾侵蚀盐税案,都曾受此处罚,实际上就是充军做苦力。这种刑罚对于做文职的官员来说是很严厉的惩罚了。
在军营中,你若是待罪之人,那么几乎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地指使你做这做那,也可以找个借口把你杀掉。此时的你在别人眼中几乎就不是一个人了,是奴隶。虽然刘墉是个特殊的人物,凭借以往自己在官场中的知名度会得到些许照顾,但毕竟是在荒凉地方苦哈哈地过日子,生活还是要用“熬”来形容的。
刘墉在被发配远行前写就的一首《古别离》就道出了自己离别妻妾远走他方的凄凉与悲婉。
刘墉在充军期间,也曾写下不少诗作,大多反映出军旅生活的艰辛以及思乡之情。如《从军行三首》写道:
六郡良家最有名,由来结发惯长征;
路人欲问从军乐,射虎新随右北平。
辛苦长防万里秋,归期休问大刀头;
不惊夜火烽传警,却怕新声笛起愁。
羽檄关城未解围,摧锋于骑发全微;分弓玉帐侵晨出,唱凯辕门不夜归。
《今岁往辽西》写道:
封侯何日事,转戍到如今;
闻说辽西远,频来梦里寻。
朔风吹夜帐,霜月照秋砧;
两地空相忆,无由写寸心。
《那能惜马蹄》写到:
可惜青骢马,金鞍玉凿蹄;
惯行沙惨惨,不踏草萎萋。
试问冲寒雪,何如上大堤;
高楼空停望,犹自未安西。
《一去无还意》中写到:
几见征行者,丁年入玉关。
恩深何以报,敌在未言还。
沙碛千重度,莺花尽日间。
计君秃节后,归不及红颜。
以上几首诗歌无疑体现了刘墉当年所受的苦难。
客观地说,刘墉在山西的四年时间里,特别是在太原知府的三年任期里,确实做了一些实事,因而受到人们的肯定,但亏空乃是最大的败政,与侵贪之罪同等对待。因此,刘墉受到流放的惩罚。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f363d7615a003f3d23eeb8a3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