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中“狼狈”是古今异义词吗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中“狼狈”不是古今异义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出自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晌培《陈情表》,意思是:我是进退两难,十分为难。这里的“狼狈”与当今词语中的狼狈并无差异,都是作为形容词,表示困苦或受弊谨者窘的样子,并不是古今异义词。
扩展资料:
《陈情表》创作背景: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租薯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
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情表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中“狼狈”不是古今异义词,古今意思均是狼狈形容困窘的样子。
出处:《陈情表》【作者】李密 【朝代】魏晋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白话释义: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
郡县长官逼迫我,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罩袭首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禅山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
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相传晋武帝看物数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f2c1bcc9db8f77e9911d9a4c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