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饥荒年间,真的有易子而食的情况吗?

古代的饥荒年间,易子而食的情况真实存在。在《左传・宣公十五年》:“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记载。
意思就是春秋时宋国被楚国围困,城内粮尽,百姓不忍心吃自己饿死的孩子,但是为了生存,两家交换子女,作为自己的食物。
人自诩为万物之灵,但其内心的兽性一刻也没有丢弃,在被逼入绝境之时,往往可能会比禽兽更加野蛮。在《资治通鉴》记录“大饥荒”就多达41回,而“人相食”多达33回,不过现在身处太平盛世,对当时的人间炼狱肯定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扩展资料:
易子而食
一、读音:yì zǐ ér shí
二、解释: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三、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出处解释:《公羊传・宣公十五年》:“疲惫不堪啊!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子而食
当然会有,而且非常多。
人自诩为万物之灵,但其内心的兽性一刻也没有丢弃,在被逼入绝境之时,往往可能会比禽兽更加野蛮。仅仅在《资治通鉴》记录“大饥荒”就多达41回,而“人相食”多达33回,不过我们现在身处太平盛世,对当时的人间炼狱肯定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古代易子而食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是无法想象的,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难道不应该是易父母而食吗?但这只是现代人的想法,太过于人道主义了,古代的父母是不可能无条件爱孩子的。
古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识形态根深蒂固,父母是孩子的天,孩子的地,子女在父母面前是毫无地位可言的,即便放在今日,很多人照样是将孩子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一个物品。随手打骂是常态,在古代失手误杀也不用坐牢。
其次如果真正到达易子而食的地步的话,那种惨烈状态已经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并描述的了,人类真正变成了野兽,这个时候人类的心理状态可以对应马斯洛层次理论,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仔细研究,我在这只做精简的解释:易子而食对应食物的第一层的生存需求,只有这一层被满足才会考虑接下来的一切,换言之,人不能算人,对孩子的爱这种高级的社会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不予考虑的,易子而食过程中并不会有什么罪恶感这类的。
所以古代但凡有大规模饥荒,易子而食这种丧失人性现象便会频繁出现。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f2470d3b0d74b6bbc6571795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