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饼筒的诗句


1. 跟食饼筒有关的诗句 历史起源 一种是传说在戚继光抗倭时期,家家户户都做了菜肴想要犒劳大军。但是这么多菜怎么送去军营着实是个难题,于是聪慧的渔家女就做了饼皮,把菜都包了进去送给士兵们。 另一种说法是天台那个疯癫的济公和尚发明了食饼筒。他见每餐剩下不少菜,就把剩菜裹入面饼,下一顿再吃。所以在上海世博会期间,食饼筒被叫成“济公卷饼”作为中华名小吃登场。 食饼筒简介: 食饼筒又称麦油脂、五虎擒羊,浙江台州市特有的汉族传统小吃,通常在端午节食用。属于浙江菜,具有面皮薄韧、作料鲜香的特点。 2. 台州端午吃食饼筒的来历 台州人有立夏、端午、五月十三吃锡饼(麦饼、食饼筒)的风俗。早期称之为“拭饼”,1992年版《温岭县志》书中称拭饼是“先制成粉浆,再在平底锅中拭匀烙熟”,这种麦饼的做法是用面粉加水拌成面粉浆,摊拭饼时,主妇拈一团又软又韧的面粉浆放在底部加热的平底鏊盘上,或顺时针或逆时针拭匀上一圈即成,手艺好的摊成的拭饼不但皮薄、匀而无洞眼,且外周“滴括周圆”。也有人将拭饼写做“锡饼”,认为这种饼薄如锡箔,故谓“锡饼”;还有人写作“食饼”或“席饼”的。 [据一篇文章中考证,吃春饼这一习俗可追溯到晋,但兴于唐朝。《关中记》说: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新之意。杜甫有诗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陆游也有诗句“春日春盘节物新”。元代出现用薄饼卷馅后再用油炸食用的记载。钟叔河先生写过《长沙的春卷》,称吃春卷是长沙的一种民俗。金门地区则将这种食物称为“七饼”(让人想到麻将中的“七饼”),还有一个有关其来历的传说故事。据记载,皖南地区人民也在立夏时节做苎麻饼吃,当地有一种野生植物------苎麻,用苎麻叶捣成泥,掺进糯米粉中做成饼,蒸熟食之,作为“立夏”前后的节令食品,在当地民间有“立夏吃苦饼,热天不中暑”的谚语。 网上还可查到越南也有春卷。 不知为什么,台州人习惯在立夏这天吃锡饼,这一天温岭人叫做“疰夏”(也有写作醉夏的,周作人先生则写作“蛀夏”),有俗谚曰:“疰夏呒麦饼,白落(碌)做世人。”意谓立夏这天没有麦饼吃,做人也白做了,可见锡饼台州人心目中的地位。叶泽诚先生收集的临海节俗竹枝词有一首《疰夏(立夏节)》这样写道:“食饼筒筒像卷(此处一字为上“竹”下“品”),豆芽小菜炒麸筋。店家借根天平秤,秤过今年重几斤。”其次亏亏轿是端午节时吃麦饼,在我的印象中,家乡端午这天各家各户很少吃粽子的,反而以吃锡饼居多,虽然谚语有“吃了端午粽,棉衣远远送”一句,吃粽似乎是春节时更多些。有关台州端午吃麦饼的题咏,我所见到的有近代温岭名医赵立民先生的《好事近》一词曾提及: “端节又来临, 喜气弥漫墟落。 炉灶香腾麦饼, 冒炊烟椽角。” (下阕略) 如今人们多用液化气了,“炉灶香腾麦饼,冒炊烟椽角”的景象恐怕是难以看到了。住在城里的不少人也很少亲手做麦饼了。 清道光进士黄壶舟先生,曾担任宗文书院的首任山长,在他的诗集《听松小隐诗钞》中也写到麦饼:“春秋佳日固潇洒, 暑中小住宁非佳。 邻翁小馈饼卷麦, 家人驰送盘登鲑这里写的不一定是端午,但从诗中可看出那时也习惯在暑天吃麦饼的 至于五月十三这天为什么又要吃麦饼,我还没有找到根据。只知这一天是伏羲和关公的寿日,也许与关老爷有关吧。关于麦饼,温岭市委报道组退休干部林木森曾写过一篇《麦饼》,发表在台湾的《乡亲乡情》杂志(台北温岭同乡会刊)上,不过这杂志混在书堆中,一下子找不到了,不知上面有否别的说法否。 3. 食饼筒的由来100字 一种是传说在戚继光抗倭时期,家家户户都做了菜肴想要犒劳大军。但是这么销肆多菜怎么送去军营着实是个难题,于是聪慧的渔家女就做了饼皮,把菜都包了进去送给士兵们。 另一种说法是天台那个疯癫的济公和尚发明了食饼筒。他见每餐剩下不少菜,就把剩菜裹入空凯面饼,下一顿再吃。所以在上海世博会期间,食饼筒被叫成“济公卷饼”作为中华名小吃登场。 食饼筒简介: 食饼筒又称麦油脂、五虎擒羊,浙江台州市特有的汉族传统小吃,通常在端午节食用。属于浙江菜,具有面皮薄韧、作料鲜香的特点。 4. 描写"饼子"的诗句有哪些 1、婆饼焦时须早去(宋・辛弃疾・《玉楼春》) 2、看分香饼(宋・苏轼・《行香子・绮席才终》) 3、无声三昧天皇饼(宋・黄庭坚・《渔家傲・百丈峰头开古镜》) 4、汤饼一斋盂(宋・张耒・《满庭芳・裂楮裁筠》) 5、汤饼如丝(宋・朱敦儒・《朝中措・先生馋病老难医》) 6、凤饼未残云脚乳(宋・周紫芝・《减字木兰花・门外青骢月下嘶》) 7、婆饼焦时须早去(宋・辛弃疾・《玉楼春》) 8、散尽朝来汤饼客(宋・刘克庄・《贺新郎・鬓雪今千缕》) 9、钩空饼(宋・吴潜・《满江红・岁岁重阳》) 10、状玉盘、又拟金饼(宋・无名氏・《失调名》) 11、汤饼客(宋・无名氏・《满庭芳・月属重三》) 12、汤饼难充堂上宾(宋・无名氏・《沁园春・明月呈规》) 13、对客延汤饼(宋・无名氏・《临江仙・祖德绵绵盛》) 14、汤饼客(宋・无名氏・《满庭芳・律转蕤宾》) 15、珠履赴汤饼(宋・无名氏・《水调歌头・谷旦垂弧矢》) 16、画饼不充饥(宋・无名氏・《满庭芳・清净家风》) 17、云门胡饼赵州茶(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 18、饼翻剪月(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 19、馒头胡饼观世音(宋・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 20、胡饼佛祖俱超越(宋・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 5. 关于食饼筒的600字作文含食饼筒的来由 作为台州人,我想,每个人可能都吃过食饼筒。 食饼筒吃起来香喷喷的,十分美味,然而,它制作起来相当麻烦。如果我们家要吃食饼筒,外婆这个心灵手巧的大厨师也得忙上大半天:买各种各样的菜,摊薄薄的面皮,炒出许多盘美味的馅,再把它们一一包进皮中。 做食饼筒程序之复杂,工程之浩大,使得我一年难得吃上几回。可是,今天晚上,我竟然托干弟弟宁宁的口福,又一次品尝到了久违的食饼筒的味道。 今天下午,我回到家,刚推开门,只见满屋飘香。外婆正在轰轰响着的油烟机下快速地炒着菜,桌上放着一沓厚厚的食饼皮,六七盆馅已经新鲜出锅:有炒得焦黄的土豆丝,有颜色分明的芹菜炒豆腐,有红得像一团火的胡萝卜,还有油亮亮的、让人垂涎三尺的炒粉丝……就连平时做饭时无用武之地的外公也在不停地忙碌着,你看他:穿上围裙,戴上袖套,把不同的馅均匀地撒在皮上,再小心翼翼地把皮卷成筒状。 两位老人的脸上全都挂着慈祥的微笑。外婆一见到我,连忙对我说:“闹闹,快去叫宁宁与他奶奶来吃食饼筒。” 哦,我明白了。原来,这两天干妈出差去了,干爹在外地上班,只是在周末回来。 家里只剩下宁宁与他奶奶两个人。平时宁宁与他奶奶特别喜欢吃食饼筒,外婆外公就请他们到我们家来吃食饼筒,这个点子实在太伟大了!我想着想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宁宁家,敲了敲门,两张毫无笑容的脸出现在我的眼前,更显出这个家的冷清。 “宁宁、奶奶,到我们家吃食饼筒去。”“耶!”宁宁快活地大叫一声,灿烂的笑容立即挂上了宁宁的脸颊,他又恢复了往日的顽皮,手舞足蹈,拉着他奶奶的手,立即往我家奔去。 啊,食饼筒中真挚的爱,是那样淳朴,那样的饱含真情。 6. 食饼筒的来历 历史起源 一种是传说在戚继光抗倭时期,家家户户都做了菜肴想要犒劳大军。但是这么多菜怎么送去军营着实是个难题,于是聪慧的渔家女就做了饼皮,把菜都包了进去送给士兵们。 另一种说法是天台那个疯癫的济公和尚发明了食饼筒。他见每餐剩下不少菜,就把剩菜裹入面饼,下一顿再吃。所以在上海世博会期间,食饼筒被叫成“济公卷饼”作为中华名小吃登场。 食饼筒简介: 食饼筒又称麦油脂、五虎擒羊,浙江台州市特有的汉族传统小吃,通常在端午节食用。属于浙江菜,具有面皮薄韧、作料鲜香的特点。 7. 关于美食的诗句 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春日春盘细生菜""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 8. 家乡的食饼筒 [家乡的食饼筒]家乡的食饼筒正文: 家乡的食饼筒家乡的食饼筒浙江省台州市 路桥实验小学 三(4)班 任呈豪我的家乡有好多名小吃,有飘香万里的姜汤面,有鲜味浓浓的十四日凤凰蛋,还有……我最爱吃的是食饼筒,家乡的食饼筒。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食饼筒。你知道食饼筒是怎么包的吗?现在,我就告诉你吧:先把面粉放到盆里,放上水,搅拌好,和成面团,再把面团搅拌成糊状,这可是很难的,水放多了不行,水放少了也不行,揉好了,得放许久,这样,再把面团放在烧烫的平底锅上,用手摊平,一会儿就熟了,成了一张食饼筒皮,再把一张一张熟了的食饼筒皮叠在一起,小学三年级作文《家乡的食饼筒》。吃的时候,拿一张食饼皮摊在桌上,放上预先炒好的青菜、鸡蛋丝、肉丝、豆芽、蒿白等等馅料,把食饼连同放进去的馅料一起卷起来,一头封闭,一头开口。吃时,还要小心一点,要一手拿上面,一手拿下面。这样里面的馅料就不会掉出来了。要是不拿好,食饼筒就会破了,里面的馅料就会漏出来,那就倒霉了。如果把包好的食饼筒放在油锅里炸,黄黄的、脆脆的,真的叫人吃了还想吃。由于食饼筒里的馅料有各种各样的鲜味。所以食饼筒吃起来味道特别好!每一次家里吃食饼筒,我都会吃得饱饱的,肚皮涨得大大的,直到下一餐,还是不想吃别的。指导教师:陈海虹投稿:2004-6-15 11:02:46 9. 关于食品的诗句 友朋设宴庆云楼, 美食十二配郎酒。 觚觥交错杯杯尽, 门前石狮口水流. 苏东坡被贬在海南岛詹县。当地有一位卖环饼的老妪,她的手艺好,环饼质量高,可是,因为店铺僻,不为人知,生意一直不好。老妪得知苏东坡是著名文学家,就请他为店铺作诗。苏东坡怜悯她生活贫苦,环饼手艺又委实不错,就挥笔写下一首七绝: 纤手搓来玉色匀,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 压扁佳人缠臂金。 关于“鱼” 鱼 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从古至今都深得人们的喜爱。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宋朝 梅尧臣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扬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疱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 持问南方人,党护复矜夸。 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 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来潮阳,始惮飧笼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 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 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江上渔者 宋朝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他们在干什么?鲈鱼体扁狭,头大鳞细,味道鲜美。人们拥到江上,是为了先得为快,早点品尝鲈鱼的鲜美。 淮上渔者 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 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 儿孙吹火荻花中。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苏东坡:《于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f1e7ca90cf6899357ae9d431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