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昭和男儿”到“令和肥宅”,日本男人的形象为何会...

日本是古代中国联系最密切的国家之一,然而受限于古代的出行条件,隋唐以前,人们对日本人的认识充满奇幻色彩,史书上对他们的描写近乎《山海经》一类的志怪小说。《三国志?东夷传》载:“女王国东渡海千余里,复有国,皆倭种。又有侏儒国在其南,人长三四尺,去女王国四千余里。又有裸国、黑齿国复在其东南。”其后的《后汉书》也载:“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日本在“白江口之战”败于唐朝后,开始心悦诚服,频繁派遣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制度,两国这才进入真正相互了解的时代。
唐人眼里的日本:日本为大与君子之风
唐代是中日文化交流具有代表性、也最密切的时期。唐人认识日本人是从遣唐使开始的。而随遣唐使被派遣往唐朝的,一般是留学生或僧人,学习的事物以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为主。过去日本与朝鲜半岛友好之时,会在朝鲜半岛北岸登陆,然后经陆路进入唐朝。7世纪中叶,新罗统一半岛大部分地区,由于新罗与日本交恶,只得改为由海路直接前往中国。《新唐书?东夷?日本》载:“新罗梗海道,更繇明、越州朝贡。”从此,距离最近的唐朝港口城市明州便成了遣唐使登陆及离港的重要口岸。
许多诗人也与遣唐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了许多赠送遣唐使的诗篇。这些作品对于了解当时日本人的形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有名的遣唐使当数奈良时代遣唐使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又名阿部仲满,汉名晁衡(又作朝衡),字巨卿。《旧唐书》记载:“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他在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留唐任多项要职,最后官至光禄大夫、御史中丞,爵至北海郡开国公。当时知名的诗人李白和王维都是他的好友。
天宝十二年(753年),晁衡因思念故国,乘船回日本。王维写了篇名诗《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送给他,序中这样评价日本:“海东日本为大,服圣人之训,有君子之风,正朔本乎夏时,衣裳同乎汉制…………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这是王维的“日本观”,也代表了唐人的“日本观”。圣人之训、君子之风、汉制衣裳等形象其实是日本人学习和模仿唐人的产物,唐代文学中的日本国和日本人形象,一定程度上算是唐人自我形象的复制或投射。
相传晁衡随船回国之时,唐朝友人在明州海边为其饯行。当时明月东升,催人离情,他望月感慨,作《在唐望月而咏》(又名《明州望月》诗)赠友。这首和歌收录于《古今和歌集》(后简称《古今集》),盛传至今。
我个人觉得之所以日本男人的形象会发生变化,是因为现在日本男人承担的压力比较大,所以才会变得如此佛系。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f0ad583cc4454837a13055fd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