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乐在其中》的原文翻译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通“毋”]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无:通“毋”,wú, 不,不要。就有道:接近德才兼备的人。 正:改正,修正。已:用法同“矣”,语气词。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适,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接近德才兼备的人而改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评析】思考1:本章重点提到对君子的道德要求。请说说孔子具体提出了怎样的道德要求?明确:有道德的人,不应该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和居处,他在做事方面应该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够经常检讨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思考2:孔子教导我们在做事和说话两个方面,应各有怎样的方式?在今天是否还完全可以按照这些方式行事?明确:孔子说做事情要脚踏实地,要勤快灵活;说话要谨慎,不要信口而出,要想好了再说。“慎于言”不是不要说话,而是要经过大脑思考再说,这样不容易出错。做事认真,做人诚实,是任何时候都受人欢迎的。但是今天与人交流,不妨更直率一些,只要不讲假话,善于推销自己,表示自己的观点态度,还是很有必要的。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注释】箪(dān):古人盛饭的圆形竹器,类似筐。饮:水,用如名词。巷:指颜回的住处。不堪:忍受不了。乐:乐于学。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评析】思考:“贤哉,回也!”一前一后两次出现,这个句子和一般的句子语序有什么不同?这里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孔子认为,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这个句子突出了谓语部分“贤哉”。在一段中前后两次出现,表明了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评价,重复起决定作用。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之:指示代词,这里指学问、事业、爱好等。乐之:以它为快乐。乐:意动用法。 【译文】孔子说:“知道它的不如喜好它的,喜好它的不如以它为乐的。” 思考:孔子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理解。 【评析】明确:“知之,好之,乐之”可以看作学习的三种境界,也可以看作做事的三个层次,一般地了解,自然比不上喜欢的做得好;只是喜欢,又比不上把它当作快乐的人;快乐地去做则是最高的境界,把做事学习当作最好的享受,没有理由做不好,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厚的人喜欢山。知者,聪明的人。知,通“智”。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厚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灵动,仁厚的人沉静;聪明的快乐,仁厚的人长寿。 【评析】思考:孔子把“智者比作水,仁者比作山”,做何理解?明确:“知者乐水”,“知者动”,“知者乐”,以水的性情喻聪明人,比喻很贴切。聪明人喜爱水,因为运动和快乐,是水的性格,也是聪明人的特点。用山的本性比喻仁德之人。“仁者乐山”,他本身就有山的厚重稳固,安如泰山,修炼到家,德仁深厚的人,不管碰到什么风雨,都能处变不惊,给人安全感,自然也就稳重长寿了。 【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注释】《韶》 :传说舜所作乐曲名。不知:尝不出。不图:想不到。 【译文】孔于在齐国听到《韶》乐,很长时间品尝不出肉的滋味。于是感叹说:“想不到欣赏音乐竟可以达到这种程度!” 【评析】思考:孔子把音乐享受比作“三月不知肉味” ,说明了什么?明确:《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鉴赏能力也很强,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说明他欣赏古乐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说明了他的音乐造诣高深。 【原文】子曰:“饭[fǎn]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饭疏食:吃粗粮。饭(fǎn),吃,动词。饮水:喝冷水。曲肱(gōng):使肱曲。弯着胳膊。枕(zhèn):当枕头,动词。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过手臂当枕头,也自有快乐在其中。不仁义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边飘浮的云一 样 。” 【评析】思考: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两句,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态度?明确: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德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把精神上的追求看得比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坦然处世,真实做人,讲求仁义,就能在任何环境下都甘之如饴,怡然自得。 【原文】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注释】如不及:好象赶不上似的,形容急切追求。探汤:探,用手试; 汤,滚烫的热水。 【译文】孔子说:“见到善就如同赶不上似的急切追求,见到不善就如 同用手试开水一样急忙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隐居以保持自己的志向,行仁义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听到过这样的话,但没有看到这样的人。” 【评析】思考:孔子讲了哪两种为人处世的原则,他更赞赏哪一种?明确:一种是“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看见好事善事,自己赶着去做,生怕做晚了。看见坏事丑事,避之惟恐不及,绝不同流合污。是爱憎分明、有坚定的道德信念、积极向上的正人君子,孔子鼓励这种行为,因此说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自己都见过了。另一种是避世隐居,以求全其志、洁其身的隐者。孔子大概认为是不现实的,所以说听过这样的话,但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很明显,孔子赞赏前者表现出来的积极入世精神,穷则独善其身,是不得已而为之,达则兼济天下才是儒家真正的人生目的。 【课文小结】这篇课文共从《论语》中选了七则,谈的都是追求善、追求道等精神生活的道理。达观的生活态度是:乐山乐水,安贫乐道,追求善和义,即使贫穷,也很快乐。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1. 用对比、对照的形式,使自己的观点鲜明突出。第四章很典型,其他章节如“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敏于事而慎于言”,“不义而富且贵”,“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等,都有同样的效果。2. 说明问题用渐进的方法,步步深入,前后内容相连相关,注意内在的逻辑性,从而表现出水到渠成的合理性。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四章的“水-动-乐”、“山-静-寿” 。3. 贴切的比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把音乐享受比作“三月不知肉味”,把智者比作水,仁者比作山,把“不义而富且贵”比作浮云,等等。 【文言知识归纳】◎词类活用君子/食/无求饱(名词用作动词,吃饭)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用作动词,匡正) 一箪食,一瓢/饮/(动词用作名词,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乐) 饭蔬/食/(名词用作动词,吃)曲肱而枕之(曲: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弯曲。枕:名词用作动词,当枕头。) ◎古今异义三月/不知/肉味(古义:尝不出。今义:不知道。)饭/蔬食/(古义:粗粮。今义:蔬菜,粮食。)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古义:想不到。今义:不贪图。)◎一词多义①堪人不/堪/其忧(经得起,忍受住)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可以) 妾不堪驱使(胜任,担当) 倏忽堪舆变(天,天道) ②达学有未达,强以为知(通晓事理)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到) 辞甚畅达(通顺)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行义以达其道(到达,实现)③与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跟”的意思)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语气助词,同“欤”,表反问) 于予与何诛?(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与其”连用,表示选择关系)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和”、“同”的意思)④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因为) 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被) 何为其莫知子也?(凭) 为不能听,勿使出境。(如果) ◎同步练习1.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①君子食无求饱。(“无”通“毋”,不,不要 )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约定 )③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辟”通“避”,避开 )④而谁以易之?(“而”通“尔”,你们)⑤植其杖而芸。(“芸”通“耘”,除草)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雕”通“凋”,凋零、零落 )⑦今女画。(“女”通“汝”,你;“画”通“划”,划下界限 )⑧ 举直错诸枉。(“错”通“措”,安置、放置 )⑨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刚才;“知”通“智”,聪明、聪慧 )2.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其君而礼不使也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 【注释】①愿:想;希望。乐饮:畅饮。②蹴然:惊而不安貌。③长:读 zhǎng。④使:用;实施。⑤日:天天;每天。⑥遄死:速死。遄:迅速。 【答案】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①,请无为礼。”晏子蹴然改容曰②:“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长③,勇多足以弑其君,而礼不使也 ④。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⑤,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⑥?’礼不可无也。” 【译文】某日,齐景公喝酒喝多了,对陪酒的众臣说:“今天想和诸位大夫畅饮,大家就不要讲究什么礼数了。”晏子听了,惊讶极了,连脸色都变了,说:“您的话说得过头了!群臣本就乐得君主不讲求礼数,可以自由些呢。不实施礼,则有勇力的人,就会战赢长者、弑害君王。只有在动物世界,才是凭强悍来进行统治的,强者欺负弱者,所以,天天都会产生新的头领,现在您说要不讲究礼数,那就等同动物王国了。群臣都凭勇力来行事施政,强者欺凌弱者,那就也会天天换君主,那您将如何安坐君主的位子?人之所以要高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讲求礼的,所以《诗经》上才会说: ‘人不讲礼,何不早点去死?’礼数是不可以缺失的。”◎拓展训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两题。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1. 解释划线的词语。①孟敬子问之( )②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③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明确:①探望、探视; ②重视; ③他的; ④“倍同背”,背理2. 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译文: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
《 乐在其中》原文及翻译: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就有道:接近德才兼备的人。正:改正,修正。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适,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接近德才兼备的人而改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①箪(dan):古人盛饭的圆形竹器,类似筐。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 为乐的人。” 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注释】(1)《韶》:舜时古乐曲名。 【译文】孔于在齐国听了《韶》乐,三个月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于是感叹说:“想不到欣赏音乐竟可以达到这种程度!” 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注释】①饭疏食:饭,这里作动词用,指吃饭。疏食,粗粮。②水:古代以“汤”和“水”对举,“汤”指热水,“水”就是冷水。③肱(gong):上臂,这用泛指胳膊。④枕;用作动词。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过手臂当枕头,也自有快乐在其中。不仁义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边飘浮的云一样。” 7、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译文】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ea8bfeafab701e49d226c52e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