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李广难封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两千余年来对于“李广难封”原因的讨论也没有断绝过。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自身原因
军功不够:据《史记》、《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因军功封侯的共有26人。而其封侯标准有以下几点:捕斩敌军王、相、将军、阏氏等;斩敌千级以上;在战斗中为夺取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等。
而李广在文景两朝的对匈战争中主要任务为防守工作,而武帝其间的五次主动出击战中却以三次未遇敌和二次覆没告终。虽经七十余战却从未达到封侯的标准。
二、外界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在前人基础上,从新的视角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如“杨咸从当时的用人政策分析认为,李广的悲剧是由于封建社会亲贵用事,即用人惟亲造成的”;
张德芳认为:“李广难封”的原因应从西汉王朝内部寻找,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始终尖锐,李广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自然不能逃脱斗争的冲击,统治阶级的尔虞我诈造成了李广悲剧性的命运“。
三、自负其能
就李广自身的内部因素看来,李广难封原因出自个人,概括来说就是李广“自负其能”。表现在其领兵作战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注意谋略,治军方面也是如此;此外还表现在私受梁王印和杀霸陵尉两事上。
扩展资料:
西汉名将李广,精于骑射、骁勇善战一生与匈奴大战七十余场,令当时的草原霸主匈奴颇感畏惧,“号曰“汉之飞将军”,但正是这样一个名满天下的将领却不得封侯,元狩四年的漠北决战李广更因”失道“而选择自杀。
未得封侯的遗憾以及悲剧性的结局让李广备受当世人的同情,”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而伴随着“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传并广为认可,李广逐渐成为那些壮志难酬的文人骚客、失意官吏的精神寄托。
高适的《燕歌行》中的一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则更是将李广幻化为针砭当时军队建设弊端、寄托人们呼唤与寻找军魂的希望”,落破才子王勃更是在名篇《滕王阁序》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直接感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广难封
其一,因为是名将,大家对他要求的比较高,但李广却屡次败北。李广天下名将,多次带兵远征匈奴,因为是名将,匈奴人对李广如临大敌。匈奴出动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边逃边用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得以逃脱,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后来几次,亦然。 其二,李广是将才,不是帅才,指挥小规模的作战尚可,支护大规模的作战,难免顾此失彼。从《史记・李将军列传》来看,李广确实是一位难得的虎将,但他勇则勇矣,智略不足。独“勇”独“猛”,又刚愎自用,“自负其能,”犯了骄兵大忌,不免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少有胜利可言,因此徒劳无功,导致终身不候。 其三,李广清廉。《史记》载:李广廉洁,得到赏赐都分给部下,家无余财。俗话说“天下乌鸦一样黑”。不过如此以来,无法用自己的钱去跑官,要官。李广整天外出打仗,不会贪污受贿,不会克扣军晌,当然得不到朝廷官员的举荐,得不到皇王身边宠臣的欢心,近而也就得不到应得的爵位。 其四,李广性格直爽、胸狭量小。李广被贬为民期间,曾遭一官吏刁难,待李广再次得到重用,第一件事就请皇上让那一官吏随其从军,并借故把其杀死,然后又向皇上请罪。一个大将胸中不能容一个小小官吏,何况天下诸侯?再者,李广就算想治一个小官吏的性命,想点办法,用些手段,给其穿双小鞋,扣个帽子,就能实现目的。干什么非得直来直去,况且还要让皇上知道,岂不是很愚蠢? 其五,李广口拙不善言辞。《史记》载:“广讷口少言”。不客气地说,李广就是一只哑嘴的母鸡,只会拼命地下蛋,而不会张扬自己的成绩。在官场上,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才有旋转腾升的可能。如果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必然会吃亏。说到底,既会下蛋又会咯嗒的才是好母鸡,既会干活又会宣传的才是好干部。 其六,李广没有后台,常言道:朝中有人好做官,既没有显赫的家世,又没有女儿姐妹在宫中做贵妃,虽然作战勇敢,但皇帝完全可以充耳不闻。 不过也正因如此,才让这位将军更有气势,多少年来,读过史记的人,都对他肃然起敬。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可见,后来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诗歌中对李广充满敬畏。“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e839b277918e3dd3e31f2191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