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典故??

古时候的城墙外边都有护城河,护城河里放养着一些鱼。
相传在春秋时,有一次,宋国都城的城门在夜里着火了,火势很大,老百姓和士兵都前来救火。因为其他地方的水源都离得太远,所以,人们就用护城河的水来救火。在人们齐心协力的相救下,终于把大火给扑灭了。由于救火,护城河里的水被用干了,护城河里的鱼也因为缺水都干死了。
这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一个故事。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宋国的城门边上住着一个叫池仲鱼的人。一次,城门失火,火势蔓延到他家,结果把池仲鱼烧死了,人们就说这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出处:《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
原文:“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
翻译 :城门着火,灾祸降临护城河中的鱼。过去的时候有一个老的传说:池仲鱼,是一个人的姓名。他居住在宋国城门旁。城门突然着火,火蔓延到他的家里,池仲鱼被烧死了。
又有一种说法:宋国城门起火,救火的人汲取护城河中的水,去浇灭大火,结果护城河里的水干了,所有的鱼都死了。
扩展资料: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
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
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文中也不乏劝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增广贤文》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个典故的出处:
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译文:
只担心为了抓楚国逃走的猴子而破坏了整片森林,城门发生火灾,连累了护城河里的鱼。
殃:使灾祸。池:护城河。
这个典故的含义: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一个成语,读音是【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扩展资料:
杜弼(公元490-559年),字辅玄,中山曲阳(今河北曲阳县)人。东魏官员,淮南太守杜彦衡孙子。
自幼聪敏,出生寒门。以军功起家,投靠大将军高欢,官至胶州刺史,迁中书令,封长安县开国伯。为政清廉,敢言直谏,为高德正所等嫉恨。
北齐天保十年(559年),以收受贿赂为由杀害。天统五年,平反昭雪,追谥文肃。
与他相关的典故还有:
鹬蚌相危――杜弼 《全北齐文.为东魏檄梁文》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杜弼 《全北齐文.为东魏檄梁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e5e0ceb6030219f2f3625215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