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夜光的原理


最初的手表夜光材料是镭(Ra)。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镭会在不断衰变中发出淡蓝色的光。镭元素和硫化锌混合之后,不需要被光源照射,就能自己发光。
在1915年就被当时一家意大利军表沛纳海应用到产品中,并申请了专利。于是,从20世纪30年代起,镭和硫化锌的混合物被广泛利用在手表的夜光涂层上。
光照射到某些原子时,光的能量使原子核周围的一些电子由原来的轨道跃迁到了能量更高的轨道,即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
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是不稳定的,所以会恢复基态,当电子由第一激发单线态恢复到基态时,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放,所以产生荧光。
荧光是物质吸收光照或者其他电磁辐射后发出的光。大多数情况下,发光波长比吸收波长较长,能量更低。但是,当吸收强度较大时,可能发生双光子吸收现象,导致辐射波长短于吸收波长的情况发生。当辐射波长与吸收波长相等时,即是共振荧光。
常见的例子是物质吸收紫外光,发出可见波段荧光,我们生活中的荧光灯就是这个原理,涂覆在灯管的荧光粉吸收灯管中汞蒸气发射的紫外光,而后由荧光粉发出可见光,实现人眼可见。
扩展资料:
物理参数:
1、激发光谱:发光材料在不同波长光的激发下,该材料硒化镉量子点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出荧光的某一发光谱线与谱带的强度或发光效率与激发光波长的关系。
2、发射光谱:发光材料在某一激发光的激发下,其不同波长的发光强度的强弱变化。
3、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该种物质的荧光量子产率、消光系数以及含量等因素有关。
4、荧光量子产率Q:量子产率表示物质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荧光的本领,是荧光物质发出光子数与吸收光子数的比值。
5、斯托克司(Stokes)位移:斯托克司位移为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与最大吸收波长之差。
6、荧光寿命:当一束光激发荧光物质时,荧光物质的分子吸收能量后从基态跃迁到某一激发态,再以辐射的形式发出荧光回到基态,激发停止时,分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到激发时最大强度的1/e时所需的时间为荧光寿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荧光
有三种1.萤光材料,现在的一般为蓄光材料,通过受光照获得能量,在黑暗中慢慢释放,一般维持在7小时上下,发光强度是慢慢减弱的,现大部分手表用的这种材料,材料为涂料状,被大部分腕表使用,其中日本的蓄光材料较好。2.氚管,内充纯B放射源氚,管内壁涂有萤光材料,但这种萤光材料不具蓄光功能,而是利用氚的B射线激发发光,B射线无法穿透管壁,只要不打碎管子,对人无害。这种夜光系统市面上不多见,外观为一根细玻璃管粘在表针上,目前使用该种夜光的主要有Lumniox Traser 波尔表 和一些国外军表3.镭系涂料,现不多见,以前的劳、沛、欧等都用这种夜光,为镭盐(后改为氚)和萤光粉的混合物,涂于表针上和字钉旁边,如果打开表镜,人体就可以直接接触到放射性元素,另外,镭盐也容易腐蚀表心,所以现已不用,大部分改用蓄光材料代替。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e5db0f877070f14f80b20490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