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意见相左,如何委婉的表述自己的意见?

有一句古老而真实的格言说:“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捕到更多的苍蝇。”人也是如此,如果你要别人同意你的原则,就要先使他相信你是他忠实的朋友。用一滴蜜,而不是一加仑的胆汁去赢得他的心,这是一项最重要的交际原则,也是一种对待他人错误的有效方式。在面对别人的错误时,要尽可能表现出你的友善、温和、宽容,而不要过于坦诚与直白。杰出的心理学家卡尔・罗吉斯在他的《如何做人》一书中写道:“当我尝试去了解别人的时候,我发现这真是太有价值了。我这样说,你或许会觉得奇怪。我们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我认为这是必要的,而不是试着了解这些话。在别人叙述某种感觉、态度或信念的时候,我们几乎会立刻倾向于判定‘说得不错’、‘真是好笑’、‘这不正常吗’、‘这不合道理’、‘这不正确’、‘这不太好’。我们很少让自己确实地去了解这些话对其他人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有一次,卡耐基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他家布置一些窗帘。当账单送来时,他大吃一惊。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他,看到了那些窗帘,在问过价钱之后,面有难色地说:“太过分了。我看他占了你的便宜。”这位朋友说的是实话,可是没有人肯听别人羞辱自己判断力的实话。因此,身为一个凡人,卡耐基开始为自己辩护。他说,一分钱一分货,你不可能以便宜的价钱买到高品质又有艺术品位的东西。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来拜访,开始赞扬那些窗帘,表现得很热心,说她希望家里也能买得起那些精美的窗帘。这时卡耐基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了。“说句老实话,”他说,“我自己也负担不起。我付的价钱太高了,我后悔买了它们。”当我们犯错的时候,也许会对自己承认,而如果对方处理得很巧妙而且和善可亲,我们也会对别人承认,甚至为自己的坦白率直而自豪。但如果有人想把难以下咽的事实硬塞进我们的食道,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最著名的报人哈利斯・葛里莱激烈地反对林肯的政策,他相信以论战、嘲弄、辱骂就能使林肯同意他的看法。他发起了攻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在林肯遇刺的那天晚上,葛里莱还发表了一篇尖酸、粗暴地攻击林肯的文章。那些攻击使得林肯同意葛里莱了吗?一点也没有。嘲弄和辱骂是永远不能使人信服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和善、最圆滑的外交家。他的成功主要源于他的一种好习惯――从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当富兰克林还是个毛躁的年轻人时,一天,一位教友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严厉地训斥了他一顿:“你真是太愚蠢了。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珍贵了,使得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自在得多。你知道得太多了,没有人能再教你什么;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因为那样会出力不讨好,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可能再吸收新知识了,但你的旧知识又很有限。”富兰克林接受了那次惨痛的教训后,为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在以后与人交往的日子里,他变得不再武断,甚至不准许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肯定。他变得不喜欢说“当然”、“一定”等,而习惯用“我想”、“我认为”等。当别人陈述一件他不以为然的事时,他不会立刻反驳,或立即指出对方的错误。他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对方的意见是正确的。他很快就得到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他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他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减少一些冲突。他甚至认为:“我发现自己有错时,也没有什么难堪的场面,而我碰巧是对的时候,更能使对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我。我一开始采用这套方法时,确实觉得和我的本性相冲突,但久而久之就愈变愈容易,成为我的习惯了。”如果你率直地指出某一个人不对,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你指责别人只是剥夺了别人的自尊,并且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话上留一线,以后好见面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有时口舌的危害性确实不小,一句不负责任的话轻则伤人自尊,重则会引起纠纷。最常见的“口祸”便来自玩笑。一家公司的一位男士新婚不久,身体就开始发胖。一天,一位女同事的先生来公司时,见到了这位发胖的男士,由于他们是旧识,所以便在一起聊了很多,最后,女同事的先生说:“瞧你满脸横肉,怎么搞的,像猪一样。”大家听着都笑了起来,那位男性一声不吭,等所有人都走开后,他便大骂起来。女同事送走自己的先生后,立即赔不是,收拾残局。好朋友彼此开玩笑,损来损去无伤大雅,但那女同事的先生的用词太过直白,难怪让人受不了。后来,那位胖子再也没有与那位女同事的先生有过来往。一定记住:嘲笑别人,对他人的自尊心的伤害是一时难以愈合的。所以,开玩笑要适可而止,损人要有分寸,否则伤害人,甚至得罪人就得不偿失了。还有一种最伤人的语言,那就是“得理不饶人”。这些人一般口气都很硬,嘴上功夫厉害得不得了。在生活或工作中,往往习惯性地发挥他们的辩才,直到把别人辩得哑口无言、脸红脖子粗也不放过。这种人也最容易得罪人。许多时候,不论自己有理没理,一旦用到嘴巴,就绝不会认输,而且也不会输,因为他有本事抓住你语言上的漏洞,也有灵活应变的能力,让你猝不及防,更无招架之力。在谈判桌上、在辩论会上,这种人也许是个人才,但是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这种人反而会吃亏,亏就亏在“得理不饶人”上。有一位年轻人到报摊买报:“您好,来份报纸。”“要什么报?”……交了钱之后,年轻人便拿着报离开了,刚走出不远,就听后面有人喊他说:“喂,年轻人,你给我钱了吗?”年轻人一听,回头高声说:“我明明给了你。”“没有啊,我确实没有看到。”卖主高声喊道。“那不是吗!”年轻人又冲着他大叫,“自己看不见,还怨到我头上。”听他这么一说,卖主也不甘示弱,与他对骂起来。于是双方都准备动武,好在被周围的人劝开了。因为一张报纸发生一次纠纷多不值得。但现实中的一些人往往就是这样,得理不饶人。如果年轻人用客气的话说:“我给你放在那儿了,你好好找找。”或许对方在找到后还会向他致歉,可是年轻人却不这么想,认为自己占着理,对方“冤枉”自己,所以,口气变得硬了起来。试想,如果他下次还要买报的话,还会到这家报摊来吗?如果不来的话,为了一张报纸他就要跑到更远的报摊。一个懂得圆融处世的人,他一定会“得饶人处且饶人”,即使他知道自己的话、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在说服别人的时候,也会力保对方的面子,并以此为切人点,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别人会以他的宽容、明智而接纳他。生活中,正是因为一些人不善于运用这种说话方法,把事情搞僵,致使很好的朋友成了冤家,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e4b7182e1459b8d7fd3aacac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