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古文提到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才...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老子《道德经》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自译:最高的德是不崇尚德,这样才有德;次之的德是不失去德,这是(因为)没有(最高的)德。最高的德是不强作为所以不(需要)做什么。最高的仁强调作为也不(需要)做什么。最高的义强调作为也有所行动。最高的礼强行要做却没什么效用,所以要挥手扔掉它。所以丧失了道才要强调德,丧失了德才要强调仁,丧失了仁才要强调义,丧失了义才要强调礼。礼,就是忠诚和信用尽失,祸乱的元凶。表面的感知,是道的最末尾的表象,是愚弄(或被愚弄)的开始。所以(应该)处身于敦厚不处身于浇薄,注重于根本不注重于外在表面。所以抛弃那(表象)而注重这(根本)。感:众人都有道就不必讲什么德,都有德就无须讲什么仁爱,都仁爱就不必强调什么信义,都有信义就没有必要用什么礼教乃至法律来约束啊!什么时候人们才懂得这个道理啊?真是猴年马月啊!双赢甚至是全赢的事不是没有,而谁让人们都那么强调利益最大化啊!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d8085d225809645d4d46c18a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