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冬至饭,一日长一线”这句俗语有道理吗?


有道理的。二十四节气的冬至节气过后,太阳光照开始从南半球往北半球移动,这句话中的“一线”可指纬线,也可以说是白天越来越长。
冬至之后阳光直射位置开始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时数日渐增长,正午太阳高度也日渐升高,日影逐渐缩短。
冬至虽然是北半球理论上吸收太阳热量最少的一段时间,但因为地球土壤跟海洋释放热量会有时间延迟,大部分情况下最冷的时期不是冬至前后,而是发生在冬至之后,比如说大寒,根据中华民国中央气象局统计,最冷的月份是1月,之后是2月,接下来才是12月。

扩展资料:
冬至日该日,北半球黑夜最长而白昼最短,故又称“长至”或“短至”(夜长至,或称日短至),因此亦有“长至节”、“短至节”等节日。冬至日的前夜则称为“冬至夜”。
阴阳五行学说归纳冬至有“一阳生”之象,由此冬至日也称为“一阳节”。曹植《冬至献袜颂表》记载:“千载昌期,一阳嘉节,四方交泰,万物昭
我们仔细品味很多历史上留下来的文化,发现很多文化都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反应出当时社会形态。比如说农村俗语,它们大多都是跟劳动生产、农村生活、日常经验息息相关的总结。由于农村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都不高,所以很多农村俗语中就含有生活中常见的物件名称,比如生活用品和农具等等。我们今天要来看看这么一句俗语“吃过冬至饭,一日长一线”,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意思其实很简单,吃过冬至饭,也就冬至当日一过;一日长一线,一日更比一日长,长多少呢?一线!
学过地理的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处于地球的北半球。每到夏季,太阳位置由南向北移动,直到夏至当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所以我国每年夏至当日,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而到了冬季,太阳是由北向南移动,也就是冬至那天,太阳直射的是南回归线,距离我国是最远的地方。所以冬至那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而冬至一过,太阳又开始了由南向北的移动,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的白天也就一天天地变长。
所以,“吃过冬至饭,一日长一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具体每天白天增加了多长时间呢?我们来看看现在的科学是怎么解释的。我们处在不同的位置,纬度高低的不同,决定每个地方的增长时间也是不一样的。这个时间增长量并不是一个线性变化,无法用一个具体的数据来表示。我们回来看看一线是多长呢?冬天农民们是处在农闲时期,所以他们就大多窝家里,妇女做做手工活。一线就是指妇女们手里的那针线。对于熟悉手工活的女性朋友来说,缝完一线大概需要2分钟时间。也就是白天每日增加了2分钟。
这一线就是个时间上的概数衡量罢了,让人们对于每天增长的时间有个大致的印象。光从这句话来说,已经体现了农民们的大智慧了。他们用自己身边的具体物品,就给大家描述出四季交替,昼夜更换的变化规律,既能指导自己的生活还给后世留下了参考。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d692b273f16b69fd54df3301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