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50的来历


二百五的来历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一说来源于战国故事。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还有另一种说法,与推牌九有点关系。 原来,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二百五”这个个俗语流行于我国大江南北,意指某些头脑不太清醒、愚昧无知、想发横财的人。或用以形容那些傻里傻气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有时也用来作为取笑、嗔怪某些傻得有些可爱的人,常作为一句不太伤感情的骂人话来运用。南京人则干脆简化叫“二五”。但“二百五”通常都是单指某一个人而言的为多,而当初出现这个“二百五”的时候,却真有那么四位“二百五”。社会发展到今天,我国究竟有多少个“二百五”?!恐怕谁也说不清。  回首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出了一位名叫苏秦的说客,他满腹经纶、能说会道,身佩着六国相印,是显赫一时的几朝元老。苏秦虽然是威风八面、俨然不可一世,却也因此结下了不少仇人,后来终于在齐国被冤家杀害了。  齐王得知苏秦被害的消息以后,十分震怒,发誓要为苏秦报仇。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来捉拿凶手,但虽经多方大力侦捕,却始终都没有结果。  于是,他苦思冥想了一条奇妙的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颅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楼上,旁边贴着一道王榜,榜文大体意思是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是为咱们齐国除了一大害,理当犒赏黄金千两,特望这些‘义士’前来领赏。”  榜文刚一贴上墙,就有四个人前来揭榜,都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请求大王予以赏赐。  齐王说:“你们可不许冒充呀!”这四个人都一口咬定是自己干的。  齐王明知有诈,又故作镇静地问道:“你们四位不愧是真正的‘勇士’啊!这一千两黄金给你们四个人怎么分法呢?”四人立马齐声答道:“一人二百五。”  齐王顿时拍案大怒道:“来人啊,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午门给斩了!”  从此“二百五”这个俗语就引伸开了这么多年。  令人感叹的是:历史巳过去两千多年,但今天却经常出现一群贪婪、愚蠢的“二百五”,远不止仅仅这四个“二百五”!  一说来源于战国故事,既上面描述,苏秦在齐国被杀,齐王斩了四个‘二百五’;另一说来源于一个酸秀才家的两个孩子,也就是俗话“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有根据的说法来自中国古代的货币单位,过去的银子500两为一封,250两即为“半封”,谐音“半疯”。  还有一说,唐朝的长安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叫喝道伍佰,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两名,但长安百姓戏称他们为二个二百五,又因每人手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竿子”。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d5c5d97fe720fb654487a570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