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的出路在哪里?


本文选自知乎,作者尹静焯。
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复兴传统工艺美术成为了一种潮流,各路文人艺术家收藏家都在吆喝着要振兴传统工艺,似乎到处都是鸡血满满的理想主义者,个个都向往着诗与远方,且迫不及待地要过一种文艺且高雅的慢生活。我也曾为此激动了好一阵子,可是当我试图加入这股力量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从来就没有成群结队的理想主义者,在这片吆喝声中,除了虚无的热闹我几乎感受不到任何跟「慢」跟「雅」有关的「静」。而一旦没有了「孤独」作为创作的背景,我不相信在热闹地围观中能产生出一流的作品。
无疑,从母体文化中寻找出路是最明智的选择。只是在大家打出「复兴传统工艺美术」这个口号之前,却并没有想过给手艺人一个成长的空间,也没有人关心过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然后就迫不及待地要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精神文明了。更现实的则是想急切地打开市场。当然,确立文化自信以及开拓市场并没有什么好批评和质疑的,可在此之前我们不能无视手艺人的生存现状以及他们的心理渴望。文化艺术能否繁荣兴盛,首先得从关注创作人开始,这是常识。而手艺人作为一个创作群体,却从来没有被真正地尊重过。微薄的收入就是最直观的体现。如果不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强烈的创作欲望,我想应该不会有人傻到要以手艺为生。
坦白说,如果没有母亲的缘故,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关注手艺人这个群体。虽然手艺人也属于创作群体,但是比起设计师和艺术家来说,手艺人更像是产品的高级加工者。在所有的创意人群中,手艺人受到的尊重程度是最低的。这其中的原因有四:
1.「技艺不及思想高级」的固有观念注定手艺人的社会地位不会很高。
2.在更多人的观念里「技艺」主要意味着服务,而在我们的文化里其实并不尊重那些具有服务性质的职业。
3.在工业化之前,将「技艺」与「实用」捆绑在一起的「常识」在压迫着手艺人的创作自由。于是在生存的压力下,手艺人很难有机会获得更深入的审美教育,「制作」远胜过「创作」。
4.大众的审美需求普遍太低,因此从事创意行业的积极性也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年轻人就更不愿意加入传承的队伍了,发展也无从谈起。
那么在传统工艺亟需传承与发展的今天,手艺人作为主角到底该何去何从?他们自己内心的渴望又是什么呢?
现实生活中,除了我母亲,我并不认识其他的手艺人,但由于我们关系的特殊,通过对她的了解,我大概能想见到其他手艺人的心理状态。起初,在她的身上我看到的并非是什么「传统文化」之类的璀璨光芒及欣欣向荣的市场,而仅仅是一个手艺人的创作欲望,说手艺人可能都算是抬举她了,若干年前的她,按她自己的定义可能更为恰当
我之前看见过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是写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匠,再从画匠到画家的故事,里面就说到了手艺人《当一个手艺人有什么好处?》,建议阅读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d2ce60869fb5ed2ea55ba115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