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僧格林沁,为何会死在一个无名小卒手上?


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吉尔嘎朗镇中学里,两栋清代建筑巍然屹立在院落中间,这就是著名的博王府议政殿的两栋房屋,博王府是清朝末期功勋卓著的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的府第。
现在,让我们走进博王府,开启一段厚重的历史往事。科尔沁左翼后旗的由来科尔沁左翼后旗是嫩科尔沁十旗的其中一旗。科尔沁是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撒尔及其后裔所统领各部的统称。科尔沁其本意为“箭筒士”或“带弓箭的侍卫”。而“科尔沁”一词之所以成为部落名称跟哈布图哈撒尔及其次子移相哥的善射有一定的关系。
成吉思汗建立庞大的蒙古帝国以后,实行的是分封建,他把蒙古帝国的全部土地分封给自已的诸子弟及功臣,其中诸弟的封地都在蒙古国的东部地区,史称“东道诸王”。哈布图哈撒尔受封的领地其地理位置优越,据《史集》中记载:“移相哥和拙赤・哈撒尔氏族的禹儿惕和游牧营地在蒙古斯坦东北部额尔古纳河,阔连海子和海刺儿河一带”。从记载可以看出,哈布图哈撒尔获得了今天海拉尔河、呼伦湖、额尔古纳河右岸,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辽阔领域。
明嘉靖年间,一直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哈布图哈撒尔的后裔,为了躲避战乱,哈布图哈撒尔十五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率领科尔沁部臣民跟随当时的蒙古大汗达赉逊库登从呼伦贝尔南迁至嫩江流域,“以同族有阿噜科尔沁,号嫩江科尔沁以自别”,故称:嫩科尔沁。嫩科尔沁部逐步吞并了兀良哈部福余卫,并把领域扩大到女真人的盛京边缘,奎蒙克塔斯哈喇的两个儿子成为后来嫩科尔沁十旗的始祖,至此,嫩科尔沁部驻牧地开始固定。
随着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的苦心经营,原本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逐步崛起,并吞并了女真各部。而在漠南蒙古,林丹汗也想称霸草原,统一蒙古。面对林丹汗军事威胁,为求自保,科尔沁诸部纷纷背叛了草原共主林丹汗,投到了女真人的怀抱。
1636年,漠南蒙古的十六部四十九位王公在盛京(今沈阳)召开大会,给皇太极上“博格达彻辰汗”,承认满洲皇帝继承蒙古可汗的大统。清廷为了管理和安抚归附的漠南蒙古各部,将各部编旗设札萨克,在这次大会上,嫩科尔沁诸部中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巴达礼被赐土谢图亲王、科尔沁左翼中旗满珠习礼赐达尔汉亲王,科尔沁右翼前旗布达齐赐扎萨克图郡王、科尔沁左翼前旗洪果尔赐冰图郡王,科尔沁右翼后旗喇嘛什希赐扎萨克镇国公。
由此可见,在1636年盛京这次大会上,科尔沁左翼后旗并未被设立。一直到了顺治七年(1650年),清廷新设立了科尔沁左翼后旗,将原来一直依附于科尔沁左翼前旗的栋果尔之子彰吉伦由贝勒晋升为郡王爵统领科尔沁左翼后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初期,王公们仍然过着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辖境内没有像内地的那种聚集的城镇和村落,当然,也没有所谓的王府大院。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五任多罗郡王兼扎萨克阿剌布坦病逝,由于儿子色布腾多尔济年幼,其弟罗布藏喇什借袭,继承了多罗郡王兼札萨克(旗长)。
清朝为了怀柔边疆,采取了“南不封王,北不断亲”的政策,将大量王室公主和格格下嫁蒙古王公,清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皇帝将养女(庄恪亲王允禄长女)和硕端柔公主远嫁内蒙古,赐给罗布藏喇什之子齐默特多尔济为妻。
和硕端柔公主生父贵为亲王,又是嫡母所生,更是皇帝养女,使端柔公主从小养成了刁蛮的性格,不愿意嫁蒙古,引得雍正皇帝震怒,只好听从皇帝安排答应退到内蒙。
为了特意照顾这位远嫁的公主,在罗布藏喇什死后,乾隆皇帝特下圣谕,令其长子齐默特多尔济承袭郡王衔(简称:齐王),并以齐王坐落在双合尔山脚下的王府过小为由,专门拔银5000两,责令齐默特多尔济郡王重建郡王府。
经过详细的选址,郡王府最终定在了今天的吉尔嘎朗镇,并在此动工建造新王府,并于乾隆五年竣工,从此,吉尔嘎朗为了科尔沁左翼后旗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在以后的二百多年里,共有七代王爷和十一任札萨克(旗长)在此任职。僧格林沁的机遇和硕端柔公主在蒙古草原和齐王生活了二十多年,可惜是红颜薄命,于乾隆十九年病逝,年仅四十余岁,而齐王于乾隆四十七年病逝。因为齐王无子,死后由其弟弟巴拉珠尔继承王位。
巴拉珠尔继承王位的第二年,就病逝了,由其子索特纳穆多布斋(简称:索王)承袭。嘉庆六年,嘉庆皇帝将自已的三女庄敬和硕公主赐于索王为妻。
道光五年七月(1825年),索王突然病逝,因其身后无嗣,清政府就决定在索王近亲家族的青少年中选一个男孩当其继子。就这样,原本跟科尔沁左翼后旗郡王无缘的僧格林沁被选中了。
僧格林沁出生于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今通辽科左后旗)一个中道没落的四等贵族家庭,他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尔的二十六代孙,他的父亲为科尔沁左翼后旗闲散四等台吉布和德力格尔,索王则是他的远房族叔。幼年的僧格林沁家境贫寒,穷得连头牛、一匹马都没有,曾随父亲给富人放牧,只到十二岁的时候,才被送到今天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老城读书。
跟索王血缘关系并不很近的僧格林沁之所以能被选中给索王当嗣子,要得益于他们的伯父。僧格林沁的伯父布和特木尔是位喇嘛,他借自己在王府做喇嘛之机向索特那木多布斋王爷的侧福晋推荐了侄儿。就这样,有着科尔沁蒙古优秀血统的十五岁英雄少年僧格林沁成为了幸运儿。
由于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娶了嘉庆皇帝的女儿当福晋,也就是后来道光皇帝的姐夫,这样一来,跟清朝皇室毫无关系的僧格林沁一跃而成为了道光皇帝的外甥。
此刻的蒙古地区,早已不是那个曾经出产过黄金家族的时代,尤其是在康熙皇帝灭了葛尔丹以后,蒙古诸部的闲散王爷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几乎将成吉思汗时代的那种血性消磨殆尽。
幸运的是,道光皇帝十分偏爱僧格林沁这个“外甥”,虽然,僧格林沁完全没有爱新罗觉的血缘。道光皇帝仍赐僧格林沁为御前行走,赏戴三眼花翎,并赐婚于他。
僧格林沁非常珍惜这从天而降的荣誉,回到科尔沁左翼后旗,勤勤恳恳,大力整顿旗务,为清王朝守护着这片历史悠久的科尔沁大草原。
道光皇帝驾崩后,清廷内忧外患,作为朝廷重臣的僧格林沁三番五次请缨出征,平定各地的叛乱和太平天国北伐运动,特别是在第二鸦片战争中,僧格林沁带领蒙古大军取得了大沽口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尤其是活捉英国领事巴夏礼,给饱受欺侮的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
在大沽口战役中,僧格林沁血染战袍,英勇不屈的精神至今仍在传颂。可惜,落后的蒙古军队终究难敌外国列强先进的武器,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僧格林沁看着北京城生灵涂炭,他跪在空荡荡的乾清宫里泪流满面,却也无可奈何。
受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僧格林沁心中只有清朝皇帝,只要皇位上坐的是爱新觉罗皇帝,他就心甘情愿为他们卖命,为此,他“剿捻”六年,杀人数万,成了众人咒骂的“僧妖头”,终于在疲惫不堪中追剿捻军时,在曹州西北的吴家店时,中伤坠马,被捻军张皮绠斩杀在麦田,最终魂断他乡,终年五十五岁。
僧格林沁战死的消息传来,治下的百姓巷哭野祭、罢市罢商,哭声震地。清政府以亲王规格为僧格林沁举行了葬礼,同治帝和慈禧亲临祭奠,赐谥号“忠”,配享太庙,在北京、山东、河南、盛京等地建“昭忠祠”,并绘像紫光阁。
清政府还派专员护送僧格林沁的灵柩北上,将其安葬在科尔沁左翼世袭旗陵(今辽宁省法库县四家子乡公主陵村),一生征战的僧格林沁终于又回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大草原。
僧格林沁一死,清廷从此丧失了满蒙八旗的劲旅,军权逐渐落入湘军、淮军手中,大清帝国的末日来临了。
僧格林沁自从他离开科尔沁到达北京后,由于国事繁忙,极少回到位于吉尔嘎朗镇的王府。后来,随着僧格林沁的功劳越来越大,世袭的爵位也由郡王升为亲王衔,受博多勒噶台亲王爵,故王府从此称为博王府,科尔沁左翼后旗也被人习惯称为博王旗。
僧格林沁的王府除了在吉尔嘎朗镇的王府外,在北京市南锣鼓巷南炒豆胡同也建有僧王府,其规模最大的时候,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其中东路除正院外,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
僧格林沁死后,其子伯彦诺谟诂承袭亲王爵,仍居住北京的僧王府。等传到僧格林沁之孙阿穆尔灵圭时,已是民国时期,由于家道中落,难以维持,只得将僧王府拍卖,分成了许多院落。现在的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号),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双号),都是原王府的范围。
僧格林沁在与太平军作战过程中,由于过分麻痹大意,没有重视对手,结果遭到太平军埋伏身受重伤,在逃跑过程中被无名小卒杀死。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ce9fa2da6a429c854215e501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