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俄罗斯的腐败之症已“病入骨髓”?


普京之后,俄罗斯有未来吗?相信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普京执政,俄罗斯表面看起来还不错,不但强力出手收回了克里米亚,还在叙利亚和美国的较量中,不落下风。
普京在时,俄罗斯看起来依然活跃强大,至少表面上如此。但实际呢?
其实,俄罗斯远不像看起来那样强大,俄罗斯的经济早就处于衰退的边缘,如果没有中国对他们的支持,如果没有中国源源不断的购买他们的石油,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恐怕还要恶化。
据报道,2019年俄罗斯的名义GDP为1.64万亿美元,稍稍高于中国的广东省。俄罗斯虽然经济增速为正,但由于卢布近年来大幅贬值,GDP相比2018年的1.66万亿美元有所下降,而2013年高峰时俄罗斯的GDP达到过2.13万亿美元,6年来俄罗斯GDP已经下跌了23%,平均每年下降4.26%。
与此相对应的是,俄罗斯人均GDP也处于不断的下降中,低于全球人均GDP1.146万美元的水平。连续6年的经济衰退,给俄罗斯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而新冠疫情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目前也在逐渐显现之中。俄罗斯的贫富差距极为巨大,全国85%的财富集中在10%的富人手里。这种巨大的差距,对俄罗斯的社会稳定也是一种潜在威胁。
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受到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经济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而俄罗斯政府长期存在的腐败问题,更是成为阻碍俄罗斯发展的一个顽疾,俄罗斯纵然有普京这样强势的领导人,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普京曾公开承认:腐败这个问题,我们解决得不成功。
据俄罗斯的反腐部门公布,俄罗斯官员的贪腐金额数目极为惊人,已占GDP总值的一半还多。
绝对的,不受控制和监督的权力是俄罗斯腐败不断滋生的最根本原因。俄罗斯的腐败在叶利钦执政时期已经处于极为严重的地步,缺少监管的局面导致俄罗斯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普京上台以后,试图制定遏制腐败的制度,他曾说:“腐败己变成一个制度性问题,我们应该用制度性的对策来应对”。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颂布了《反腐败国家计划》、《俄罗斯联邦反腐败法》。普京还带头公布个人财产,为政府官员树立榜样。
在各种努力下,俄罗斯严重腐败的现象一度得到遏制,情况变得趋于好转。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监管力度的减弱,俄罗斯腐败的现象重新变得严重起来。据俄罗斯的民调显示,尽管普京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已进行了很多年,但有近40%们俄罗斯人认为,这些措施,没有收到任何的效果。
俄罗斯的腐败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是与俄罗斯推行的强力领导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果有一天,普京退休,俄罗斯产生了新的领导人,那俄罗斯的腐败问题,俄罗斯走向何处,俄罗斯的未来都将充满了不确定性。
俄罗斯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普京上任以来做了不懈努力,但似乎效果并不明显。2008年俄罗斯政府的清廉指数,在18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47位。腐败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威胁和隐患。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不得不承认,腐败“这个问题我们解决得不成功,也未能控制住局势”。
在俄罗斯,贪腐可以说无处不在,警察、公务员、教师和医生,甚至是基建、军工和国防工程,只要是是可以捞钱的地方,俄罗斯就有贪腐。
早在前苏联时期,官僚特权阶层因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而形成,他们滥用公共权力,大肆盗取国有资产和挪用公款,这些贪腐行为的泛滥,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前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开始实行大规模体制转型,其中一个核心内容是将原国有企业私有化。在此过程中,一些官僚和经济寡头运用价值低估、暗箱拍卖等种种非法手段,大肆鲸吞国有资产。
据俄国家杜马1997年公布的资料,俄罗斯私有化损失总计达9500万亿卢布(约2235万亿港元),相当于1996年GDP的4.2倍。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贪腐群体一夜暴富。
当下的俄罗斯,很多人都认为,腐败并不是一件令人耻辱的事情,它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部分。俄罗斯列瓦达民意调查中心近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有88%的俄罗斯人向国家机关寻求解决问题时曾遭遇过冷遇和刁难。
有53%的俄罗斯人承认,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有过贿赂别人的经历。而贪腐蔓延现象在官员之间更是愈演愈烈。俄罗斯80%的官员有不同程度的贪腐行为。俄内务部经济安全和反贪腐总局公布的2011年数据显示,俄官员平均每人受贿30万卢布(约合58731港元),远高于2010年的6.1万卢布。
一直以来,俄反腐机构设置都十分分散,缺乏统一、独立的反腐部门。负责俄反腐工作的最高机构是由总统领导的反腐委员会,但它作为一个咨询机构,主要任务是向总统提出相关建议及制订和落实国家反贪污贿赂的政策。而协调各个司法机关查办腐败官员的职责,则主要由联邦总检察院和联邦侦查委员会承担。但此二机构反腐调查职责存在重叠,且自身腐败现象亦比较严重。
俄罗斯反腐不力的另一个缺失因素是缺乏专门的机构审查申报情况。对于大多数公职人员来说,他们须向常住地税务部门申报收入和大额支出情况,申报情况在其所属部门或地方政府的网站上公示。但暂时没有专门机构对申报情况进行审查,公职人员是否如实申报全凭个人意愿。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ce4f78a39d73998c080a7d93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