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这句话谁说的?...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出自西蜀宝光寺有清代何元晋的一联, 而这一对联又是出自出自对六祖惠能法师《菩提偈》的感悟。
全文如下:
《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扩展资料:
《菩提偈》的感悟: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人们生活处世,如果了解了并没有一定的法则,然后才体会到;其实没有固定的法则就是最好的法则!天下所有烦心的事情,每个人都有,并且都有很难了却的烦心事,那么不去了却那些事情也许就是最好的一种了却方法。
参考资料:
百度汉语――菩提偈
百度百科――菩提偈
六祖惠能
这句话是六祖惠能法师所说
全文如下
《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白话翻译
本来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扩展资料
惠能(638―713),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二十四岁时,惠能辞母出家,往湖北黄梅东山寺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初为行者,随众劳役,踏碓舂米。后因书写了得法诗偈而备受弘忍赏识,嘱付衣法,成为禅宗六祖。
因当时佛教内部争夺宗祖地位的竞争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险,最后藏迹于猎人群伍之中,隐居十五年。弘忍入灭之后,惠能才开始传法受戒。
此后演化佛法三十余年,弘法度众无数。武则天、唐中宗闻其名声,多次敕书征召入京,惠能皆以老病相辞,竟不奉诏。713年(唐玄宗先天二年),惠能赴新州入灭,时年七十有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偈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c931c09e63486316df11f320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