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定天山民怨沸腾,为什么刘锦棠却赢得拥护?


唐朝名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成为千古佳话,降服10万铁勒,威震敌胆。但主将郑仁泰却纵兵抢掠已投降的铁勒部落财产和女人,用以赏赐唐军。作为副将的薛仁贵不仅不阻止,还与郑仁泰同流合污,强娶铁勒女子为妾,搞得铁勒各部民怨沸腾。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虽然开创了好局面,却最后打了败仗。而晚清名将刘锦棠,收复新疆之战可谓酣畅淋漓,彻底打垮打服了侵略者,赢得了新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作为左宗棠的最得力助手,刘锦棠是收复新疆的前敌总指挥,在收复新疆的战斗中,他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果决和军事指挥艺术令人称奇。
一、31岁的前敌总指挥,收复新疆,威震天山南北,纵横三千里穷追敌顽
1、征战北疆,出奇制胜
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内忧外患,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按下葫芦浮起瓢。来自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趁清朝忙于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侵占了新疆达10年之久。在左宗棠的呼吁下,清廷委任他为钦差大臣,着手收复新疆。
1876年4月,在进疆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左宗棠在肃州祭旗,正式西征收复故土。左宗棠坐镇肃州,让刘锦棠总理行营事务,赋予他指挥前敌军事的大权,节制西征诸军,显示出他对刘锦棠能力的充分信任,而此时刘锦棠才31岁。
进军新疆前,左宗棠和刘锦棠确立了“先北后南”、“缓进急击”的军事战略,先安定北疆,再进军南疆。先易后难,收复敌人控制力薄弱的北疆,攻克重镇乌鲁木齐,同时择机解决伊犁问题。
刘锦棠率老湘军西出嘉峪关,向新疆挺进。出关后千里戈壁,茫茫沙漠,面对风沙肆虐,西征将士艰难行军的同时,遵照左宗棠的指令,每人带上一捆柳枝,沿途栽插,绿化新疆。
1876年8月,收复新疆首战终于打响了,刘锦棠出奇制胜,将阿古柏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要取乌鲁木齐,必先夺得其门户古牧地。到古牧地有两条道路可选择,大路平坦,但要经过五十里缺水的戈壁;小路虽然途经黄田有水源,但有敌人重兵把守。刘锦棠命令大军掘井挖渠,开沟引水,给敌人造成西征军要储备水源,走大路的假象。
当敌人暗自高兴阴谋得逞,可以睡个好觉时,刘锦棠突然率军在夜间从小路出击,夺取黄田,兵围古牧地。8月17日,古牧地的城门被老湘军的大炮轰破,歼灭守敌6000余人。古牧地被攻克,乌鲁木齐基本成空城一座,其守军早被派往古牧地后被清军歼灭。不等阿古柏从南疆派出的5000骑兵来到,刘锦棠便率军炮轰乌鲁木齐。白彦虎没想到清军进军如此之快,惊慌之余继续发挥他善于流窜的特长,弃城而逃。
8月18日,刘锦棠光复了北疆重镇乌鲁木齐。左宗棠收到刘锦棠攻克乌鲁木齐的捷报后兴奋不已,称赞他:“忠勇罕俦,机神敏速 ,有谋能断,履险如夷,实一时杰出之才”。收复乌鲁木齐不久,刘锦棠命金顺部攻取北疆各地,彻底荡平了北疆的阿古柏势力,刘锦棠因功获得骑都尉世职。此时新疆入冬,大雪封山,西征军转入休整,准备来年春天再向南进军。
2、浴血南疆,天山决战
北疆被清军收复,阿古柏拼命要保住他南疆的地盘。在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一线严密布防,其中派他的大总管爱伊德尔呼里率步骑4400人守卫达坂城,并在东西天山隘口之间筑起了一座新城;命次子海古拉率步骑6000人守托克逊;另派心腹艾克木汗率步骑8500人和马人得、白彦虎残部,以及1万民团守吐鲁番。三座城池互为犄角,互相支援,共25门火炮据守天山,重兵防守南疆的门户。
左宗棠运筹帷幄,调集五十个营,两万五千人的部队,准备撕破阿古柏的防线。 自从攻破乌鲁木齐不久,刘锦棠和部分湘军士兵就因水土不服生了病。1877年4月14日,病愈后的刘锦棠率一万五千余人及炮队出乌鲁木齐南下,将达坂城包围。
当刘锦棠策马巡视敌人阵地时,遭敌人弹雨袭击,他的随从负伤,战马也被打死,他面无惧色,泰然处置,换马继续指挥战斗。命三门开花大炮通宵猛轰,一发炮弹如长了眼睛一般飞向敌人炸药库,发出天崩地裂的巨响,阿古柏军的炸药库爆炸起火,风助火势,敌军伤亡惨重。刘锦棠抓住时机,率大军攻入城中,俘虏阿古柏的“大总管”爱伊德尔呼里和一千二百余人,清军仅伤亡100多人。
对于这些俘虏,刘锦棠遵照左宗棠的嘱咐,实行优待俘虏政策,只要是被胁迫的平民百姓,不管是哪个民族都释放回家,还给衣服和粮食。其他的俘虏愿意留下的欢迎,愿意走的也不勉强。这一政策令见惯了阿古柏烧杀劫掠的爱伊德尔呼里大为感动,他甚至写信给阿古柏,让其投降清军。在整个进军南疆的过程中,刘锦棠始终实行了宽待俘虏的政策,对分化瓦解敌人起了重要作用。
左宗棠收复新疆,完全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以“只打真贼,不扰平民”为原则,进军途中秋毫无犯,还主动解救被胁从附敌的各族同胞,严禁烧杀掳掠。刘锦棠老湘军“行军五禁”极为严格,凡犯奸掳烧杀者,查明即行斩首,决无宽贷。
攻城拔寨,不仅将被俘的回人、维吾尔人等悉数释放 ,还给他们土地,让其开垦耕种。这与外来侵略者阿古柏及其继承者伯克胡里以及白彦虎匪帮形成鲜明对比。阿古柏在新疆扩张征战中,不择手段,其中一次用“进入城里参拜伊斯兰教圣人墓地”的谎言骗开和阗(今和田)城门之后,竟然纵兵屠城五天五夜,杀人五万多,护城河都被鲜血染红。
维吾尔史料《伊米德史》记载,“阿古柏的军队几乎将这里的人,以至驴和猫都杀光了”!
阿古柏大肆屠杀各族百姓,在统治区内实行奴隶制度,强迫各族百姓服兵役、劳役,各种苛捐杂税压迫得各族百姓无法呼吸,强烈渴望王师平定天山南北,清除这些侵略者和土匪败类。
正是由于左宗棠、刘锦棠确定的开明包容政策,在进军途中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各族同胞的热烈欢迎,主动为其提供情报,帮助其寻找敌人藏匿的粮食,引导大军渡过洪水泛滥区等等。
攻克达坂后,刘锦棠指挥各军相继攻克了托克逊、吐鲁番。阿古柏精心布置半年之久的达坂三城防线,仅仅半月就被刘锦棠大军彻底摧毁,阿古柏丧失大部分主力部队,残余敌军仓皇南逃。阿古柏统治的核心地带――新疆南路八城门户暴露在刘锦棠西征大军的面前。
3、飞将军疾驰三千里,势如破竹直捣黄龙
1877年5月29日,在左宗棠西征大军的沉重打击下,自称“洪福之汗”阿古柏在库尔勒突然暴死。阿古柏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暴病身亡,还有的认为是被众叛亲离的部下毒杀,左宗棠上报清廷的奏章认为阿古柏是在遭到清军沉重打击之后,在绝望中“仰药自毙”。
阿古柏死后,他的儿子们开始争权夺利内讧起来,最终阿古柏次子伯克胡里夺得了“汗位”,继续与清军对抗。
此时的新疆,俄国占领了伊犁,英国也蠢蠢欲动鼓吹让伯克胡里交出南疆东部,而南疆西部则将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向清朝“朝贡”。英国强盗居然想当伯克胡里的太上皇,利用它继续割裂中国领土,左宗棠当然不答应,命令刘锦棠“克日进兵,节节扫荡”。
1877年8月25日,刘锦棠率领马步三十二个营为前锋,长驱直入匪穴。以风卷残云之势,一个月疾驰三千里,收复喀喇沙尔、库尔勒、库车、乌什和阿克苏等重镇,城中各族百姓无比欢呼雀跃。
维吾尔史料记载着“没有一个城镇向皇帝陛下的大军射过一粒子弹。”
连英国人也不得不承认,清军所到之处受到“人们欣喜地欢迎”。这也反映了新疆各族人民受够了阿古柏及其继任者的剥削和压迫,渴望回到正常的生活秩序之中。
在刘锦棠西征大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阿古柏匪帮内部一些将领纷纷反正倒戈。曾经投降阿古柏的前喀什噶尔守备何步云趁伯克胡里出城攻打和阗之时,俘虏了伯克胡里的亲眷,宣布归顺清朝。伯克胡里气得火冒三丈,立即率部反攻喀什噶尔。但出来了再想进去哪有那么容易,更何况喀什噶尔汉城是南疆实力最强的一个要塞,城墙厚达10米,高度也达十米,在城墙的齐胸处开有枪眼,在城墙外还有一条九米宽的护城河。
何步云一面向刘锦棠求援,一面凭借此坚固城防,硬抗了28天。得知消息后的刘锦棠抓住时机,命南北两路清军同时进军喀什噶尔。伯克胡里见清军到达,知道大势已去,慌忙率残部逃亡俄国境内。收复喀什噶尔后,刘锦棠命各路清军相继收复叶尔羌、英吉沙尔和和阗,仅1年半的时间,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重新回归祖国怀抱。
这一进军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早在左宗棠西征前,为了筹备军费,曾请求两江总督沈葆祯代借洋款1000万两。没想到沈葆祯当即反对,认为:“新疆之战必定旷日持久,断非一二年间所能就绪,洋款“耗息甚多,海关、部库均受其害”,无奈左宗棠只好自筹军费西征。得益于前线总指挥的刘锦棠的出色指挥和西征将士的不畏艰难,敢打敢拼;更有左宗棠运筹帷幄,抬棺出征,以武力为后盾,终于在1881年收回伊犁,新疆全部光复。
大军西征极为艰难,清朝廷无力供养这支军队,全靠左宗棠筹集军费粮食。虽然多方筹措,但运费短缺还是时常发生,出现后方基地有粮,而前线将士仍然不得足食的情况。刘锦棠率西征清军将士忍饥挨饿,远途奔袭,每营的粮饷仅发四个月盐菜,靠着顽强毅力和爱国信念,仍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二、守土保疆,鞠躬尽瘁
新疆收复后刘锦棠的工作反而更重了,当务之急就是处理战后善后事宜。 他救济难民, 将被阿古柏匪徒胁行的人民遣返原籍,贷给籽种,开垦荒地,使能够迅速恢复生产。组织返回原籍的农民修复渠道、坎儿井,很多清军官兵也被派去参加兴修农田设施的劳动,通过这些措施,保证了南疆各地农业生产的恢复。人们衣食有了着落,社会也就日趋安定了。
恢复新疆生活秩序的同时,还要应对阿古柏残敌的侵扰,刘锦棠最遗憾的事就是没能彻底消灭伯克胡里和白彦虎。当这些残敌继续窜犯新疆的时候,他几乎总是亲自率军剿匪,多次击败甚至全歼了入侵的匪帮。
其中1879年9月上旬,艾克木汗和阿布都勒哈玛2000多人匪军入侵色勒库尔,刘锦棠率马步2000人取道荒无人迹的岩壑山路,为了能快速追上敌人,刘锦棠甚至凿冰为道,冒险翻越终年积冰的卡拉塔什达坂,以4昼夜驰800里的速度,追上逃敌将其全歼,展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和力量,也表明他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
1884年10月,新疆正式建省,刘锦棠就任首任新疆巡抚,他更不敢懈怠,为建设开发、保卫新疆鞠躬尽瘁。
1890年,刘锦棠回湘省亲休养,离开新疆时,他把朝廷补发的一笔欠晌,交新疆银库充公使用。回乡后他又将积蓄用于创办东山学堂,自己却过着极度清苦的生活,连婶母都对他埋怨嘲讽,但孝顺的刘锦堂默默承受这一切,以致于被婶母痛骂,身心压抑而得病。
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朝廷诏令他赴辽东抗击日寇,刘锦棠毅然抱病启程,不想途中中风,8月不幸去世,年仅50岁,令人扼腕叹息。去世后他留下的遗产,不过是病重时老部下馈赠的救济碎银,还有给朝廷的几份奏折底稿。
刘锦棠是晚晴难得的军事奇才,15岁从军,以天下安定为己任。护国保疆,一腔热血为中华,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奉献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让我们为之感动和自豪!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c5b4d5f9c63d93ba3e79983a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