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悬崖撒手”是什么意思?

胡文彬先生认为:所谓"悬崖撒手",其中"悬崖"泛指红尘尽头,"撒手"即与红尘断绝往来之意。贾宝玉生于温柔富贵乡中,经历红尘中的兴衰,特别是在爱情与婚姻方面遭受沉重打击之后,终于由痴而悟,出走家门。从引申意义来看,“悬崖撒手”似亦是指宝玉离家出走对宝钗王夫人等的致命打击。对宝钗王夫人及贾政等,贾宝玉是她们寄以厚望并赖以依靠的命根子。但宝玉不但不走他们希望的仕途经济,功名上进道路,反而在被逼迫和遭受婚姻不幸惨痛打击下,并看穿了现实世界的种种丑恶虚伪后,愤而离家出走,撒手人寰。抛弃宝钗王夫人等,断送了他们的指望,把她们推向痛苦深渊。因此宝钗王夫人在得知之后,两眼白瞪,哭得死去活来。也如脂砚斋说的,宝玉此举有“世人莫忍为之毒”。――后40回与此亦应是大约一致的吧。但见到周汝昌先生《定是红楼梦中人》第四十九篇中说,“悬崖撒手”并非指出家做和尚。 “‘悬崖撒手’是针对悬崖勒马而言的,是说临悬崖,劝人‘勒马’,是俗义是意障了,相反,正是要放开勒马的缰绳――如此方能冲过‘悬崖’,臻于‘向上路’高境界。”“可惜红学家们对此一道太陌生了,就一致解为‘看破红尘,下决心出家’,若是那样,岂不成了禅门的‘幼儿园’等级的‘课程’?”“雪芹写的宝玉‘悬崖撒手’,是指已临险境,生死关头,他却不顾‘箴’‘规’,大勇无畏地选定了自己要走的大路――不是指‘出家当和尚’。全弄错了。”但后面紧接着就自己回到“幼儿园”,自我否定了,又说起“宝玉为僧”“宝玉还俗”来了。“至于若说脂批明言‘弃而为僧’,并无什么矛盾可言,因为宝玉为僧,是悲悼黛钗,而彼时不知湘云生死下落,无所指望。及至一朝突闻报来了湘云的踪迹,他那‘僧’立即成为‘情僧’,而回到世间与他相见了。这是两个格局,是先后的经过,了无‘矛盾’可言。”“宝玉还俗,也在书中有其暗示”――葫芦庙小沙弥还俗,悟禅机后又反悔,“贫穷难耐凄凉”等。看周先生文章,往往有奇特难解之感,是否只从逻辑思维角度理解是不行的,而只能从“智力的高级形式”“悟”性思维角度理解?又周先生说“说半截子话”是他的风格。上文中,“他却不顾‘箴’‘规’,大勇无畏地选定了自己要走的大路”,下半截子话不知是否是,要离开宝钗(此时似宝钗还活着,不知前文为何又有“悲悼黛钗”之语),找那不“箴”“规”他的知己,史湘云兼脂砚斋,去走共同著书的大路。
①比喻人至绝境,只能另作选择,义无反顾。②指在紧急关头,放下一切不管。雪芹说宝玉有“情极之毒”,“情极之毒”是用情至深,深到可自伤,可自残,可弃世,而事实上黛玉同样如此,这样的情绪可以在《葬花吟》中看到。宝玉可“悬崖撒手”,这样的“悬崖撒手”对黛玉同样起效,其实在悲剧酿成之前,如若有今天我们常见的“分手”一说,宝玉对黛玉同样会“悬崖撒手”,只不过这样的撒手必然也是对自己的撒手。黛玉视宝玉为知己,主要因为两人有着共同的性格,共同的情绪,而黛玉所面临的处境比之宝玉则更为恶劣,在《葬花吟》中于是就有自伤自残以至弃世的情绪,全诗找不到代表诗句,通篇都在自伤自残以及弃世的情绪之中。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c2ec9681fcfb7b5de98efd03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