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的来源


清代同治初年,成都北郊护城河上万福桥头,有一卖小吃的无名小店,因小店饭热菜香,经济实惠,故招来不少顾客。店主陈氏,人称陈大嫂,又因她脸上有几颗麻子,人送外号陈麻婆。她烹制的豆腐又麻、又辣、又香、又香,独具风味,生意越做越兴隆,远近闻名。顾客为了区别于其他的烧豆腐,遂称其为“麻婆豆腐”。后来,为了招揽更多的顾客,该店干脆改名为“陈麻婆豆腐店”。
麻婆豆腐的做法
步骤step
1
麻椒放入不粘锅中小火焙出香味儿,倒在岸板上用擀面杖擀成麻椒碎
步骤step
2
豆腐切成小块,青蒜切碎,锅中烧开水
步骤step
3
将豆腐焯水后捞出,另起锅,倒入炒菜量食用油烧热,将肉馅下锅煸炒至变色,倒入郫县豆瓣酱和辣椒粉,一点辣椒油炒出红油儿
步骤step
4
倒入豆腐块,再淋入清水,因豆腐要煮一会儿,水的量与豆腐平齐,待豆腐煮熟,锅中有少量汤时淋入水淀粉收汤,出锅前洒上擀好的麻椒碎和青蒜碎即可
麻婆豆腐的成品图

麻婆豆腐的烹饪技巧
技巧tips
1.因豆瓣酱本身很咸,不用放盐或者根据自己的口感少放盐2.很多方子里用的是牛肉肉末,我用的猪肉肉末,一样好吃3.达到色泽红润的效果,酱油就不要放了4.不想吃太麻的就用花椒代替麻椒
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开创于成都外北万福桥边。由于陈麻婆豆腐历代传人的不断努力,陈麻婆川菜馆虽距今一百四十余年盛名长盛不衰。并扬名海内外,深得国内外美食者好评。麻婆豆腐也成为了具有四川代表性的名菜,麻婆豆腐是四川省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川菜系。主要原料为配料和豆腐,材料主要有豆腐、牛肉末(也可以用猪肉)、辣椒和花椒等。麻来自花椒,辣来自辣椒,这道菜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点。此菜大约在清代同治初年(1874年以后),由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名为“陈兴盛饭铺”的小饭店老板娘陈刘氏所创。因为陈刘氏脸上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发明的烧豆腐就被称为“陈麻婆豆腐”。中文名麻婆豆腐口味麻辣口味分类川菜、辣菜主要食材豆腐,肉末,辣椒,花椒,豆豉,豆瓣酱,花椒粉,盐,熬制的花椒水,牛肉干/新鲜猪肉,油,葱英文名Mapo Tofu(sauteed tofu in hot and spicy sauce)[1]创始人陈麻婆特色麻、辣、烫、香、酥、嫩、鲜、活调料花椒粉、黄酒、盐、味精、肉沫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成都万福桥边,有一家原名“陈兴盛饭铺”的店面。店主陈春富(陈森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锦城竹枝词》、《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锦城竹枝词》云:“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成都通览》记载陈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为成都著名食品。流传变化麻婆豆腐广受欢迎,流传各地,做法也有许多不同。最大的改变之一,是“陈兴盛饭铺”自己所调整,亦即将材料的牛肉改为猪肉,以便不吃牛肉的食客也能品尝。该店后来又改回用牛肉,但以猪肉为料的作法也已广为各地厨师和食客接受;其次则是增加了豆瓣酱。麻婆豆腐早期的麻婆豆腐用料是菜油和黄牛肉。烹饪手法是先在锅中将一大勺菜油煎熟,然后放一大把辣椒末,接着下牛肉,煮到干酥烂时再下豆豉。之后放入豆腐,稍微加水并铲几下调匀,最后盖上锅盖用小火将汤汁收干,起锅前再洒上花椒末。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制作麻婆豆腐时,油必用花生油,肉则不拘牛猪。肉炒熟后,加入豆瓣酱、豆豉、红椒粉、酱油、盐、糖,爆香后再加入豆腐片、高汤,滚煮后加入葱、姜、蒜,以水调太白粉勾芡,起锅前加花椒粉和麻油。作料与程序已有些变化,口味强调麻、辣、烫、咸。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c137c06391447616c59da384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