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儆效尤是什么意思,以儆效尤与引以为戒

1、以儆效尤
释义: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出处: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例句:为了严肃校级,不处分不足以平众愤。学校决定给予你大过处分,以儆效尤。
2、引以为戒
释义:以他人或自己犯错误的教训作为警戒。 
出处: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国语・楚语下》:“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
例句:这一惨痛事例足以使我们引以为戒。
扩展资料
1、以儆效尤讲的是郑庄公,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在执政期间,政治上,郑庄公攘外安内,使得郑国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局面;经济上,郑庄公重农兴商,积极发展商品经济,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外交上,郑庄公借助外力清除了郑国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使得郑国称“小霸”于诸侯。
2、《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3、《国语》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国语》中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以儆效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引以为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郑庄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左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国语
一、以儆效尤:
1、意思: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2、《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意思是郑伯学了做坏事,恐怕也会招来灾祸。
3、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同“杀一儆百”。
如:王火《战争和人》(三)卷二:为了严肃校级,不处分不足以平众愤。学校决定给予你大过处分,以儆效尤。“
二、引以为戒:
1、意思:以他人或自己犯错误的教训作为警戒。
2、出处:《国语・楚语下》:“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意思是正面和反面的东西,都应该知道,以便从中吸取教训。
3、用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如: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中国亦讲顺应民情,就象继昌隆的情形,不能不引以为戒。”
扩展资料:
一、以儆效尤近义词:杀鸡儆猴
1、意思: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某个个体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2、由来:绳之以法,犯军令韩信斩殷盖。杀鸡儆猴,振军心枪毙韩复榘。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采用这杀鸡战术,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
二、引以为戒近义词:殷鉴不远
1、意思: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鉴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2、出处: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一回:“现在清朝二字,已成过去的历史,中国河山,仍然照旧,要想易乱为治,须把清朝的兴亡,细细考察,择善而从,不善则改,古人说的‘殷鉴不远’便是此意。”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c0eeaac84f569db9be0b9ca1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