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是指责一部分没有德行的老年人。我们都知道,中国在春秋战国那段数百年的烽火狼烟中,除了经历了旷日持久的冷兵器战争之外,还诞生了华夏数千年从所未有的思想盛世,也就是“百家争鸣”。各门各派的思想家以唇舌为剑,而其中最负盛名的思想家,毫无疑问就是儒家的创始人,圣人孔子。据说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至今还有一部分人用来抨击一部分老年人。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要从孔子的一位老友原壤说起。其实这句成语背后有着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一些对国学感兴趣的朋友可能有所了解。孔子曾经拜访一位朋友原壤,原壤据说是一个个人生活方面非常“放纵”的人,就算到了老年时期,也是素来没有什么规矩。孔子一登门,发现原壤正在瘫坐在地上,一脸无精打采的迎接孔子。我们都知道,孔子历来是一个对“礼数”要求很严格的人,看到他这样,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就长叹道:“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
随后孔子还有竹仗狠狠的敲打了这位朋友。论语中说是“以杖叩其胫”,可见孔子的确是火冒三丈。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会知道,孔子是一位主张恢复“周礼”,认为当今“礼崩乐坏”的思想家,他认为只有人人都讲长幼尊卑,子敬父,臣敬君,君以民为本,才能重新回到三代那个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盛世。其实他这句话并不是在指责所有的老人“怎么不去死”,而是讽刺一部分老年人为老不尊,不讲德行。
综上所述,孔子所谓的“老而不死是为贼”,是指责一部分老年人没有德行,“为老不尊”。
《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夷俟指的是蹲踞而待,夷=蹲踞,也就是足底著地,臀后垂,竖膝在前,古时东方夷俗的坐姿是这样的,并非一般的正坐。况且据说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人还没有穿裤子的习惯,多为上衣下裙,两脚张开蹲坐在地上,即使换作现代,也很不雅观。
孙弟=逊悌,也就是懂得孝悌之道。
孔子这句话说的是:一个人年幼的时候,不讲孝悌,无所修养,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却就这样放任自己至老而不死,可真是害人之贼。」所骂的就是像原壤这样的人。
当然,孔子并非只是因原壤一时举止不端就骂他,原壤究竟做了什么事呢?
原壤是鲁国人,也是孔子的旧识,而他的母亲去世时,孔子曾助他治丧,也前去吊唁,但孔子到原壤家,依照礼节,原壤应该出门迎接,但原壤却叉开双腿蹲坐著等待孔子上门。这等轻浮随便的举止态度,使孔子骂了他,又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有个说法是说孔子是走的是儒家礼节路线,但原壤走的是道家随性路线,但这有点说不过去,若说原壤不想依儒家的繁文缛节治丧,倒还情有可原,可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则是自小累积的经历与表现,既然是旧识,孔子必定知晓他从小到大的为人,也不是随口乱骂的;也因为是旧识,原壤应该知道孔子是个重视道德礼节之人,却还如此相待,实在是不应该。
想想如果有个老朋友用你最讨厌的方式对待你,大多数人都会心生不悦吧!况且也不是只对孔子如此,若也用这样的态度对待他人,也实在不宜。而这样「夷俟」的画面,我想到的是一个屁孩轻浮的举止,搭配上玩世不恭的表情,说话粗俗无修养,也没做什么好事善事,应该没多少人喜欢这样的人。
一个人无德,本就该骂,但为何孔子骂什么都好,偏偏说他是「贼」,为何不是「恶」、「盗」、「奸」、「邪」?
一般贼的定义为「不事生产,窃取他人资源的人」,但孔子说的贼是动词,具有「残害」的意思,其原因如下:
1.不足以为典范,教坏小孩
也就是做坏榜样,残害国家幼苗。
2.窃取国家资源
无益自身,亦无益于世,却还活着,则是偷生,浪费粮食,浪费资源。
3.没有成长=白活
即使是植物,也会因成熟而开花结果,就算不是开得多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bf9077d04e1ecccd3e4b2638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