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华是慈禧的什么人跟溥仪有什么关系?为何能住...


春秋与魏晋的文化共同点,是贵族化特征明显。不同点是春秋时期,士人富有战斗精神,敢于追求和挑战;魏晋的士族有些堕落、战斗精神欠缺。
春秋时期,尚处于奴隶社会。贵族们只把贵族阶层当人看,把奴隶当作工具看待。贵族们对“贵族精神”很讲究,形成了一套贵族专用的规则。
贵族们要学习文化知识、礼仪制度,练习剑术、射术、驾驭战车。平时在家从事生产,战争时为国出战。儒家的修身、治家、平天下,说得就是这件事情。
即使是战争这样残酷的事情,也要遵守礼仪。著名的《司马兵法》曾要求,在农忙季节不要发动战争;在对方遇到国君丧葬等变故时,也不能动战争。战争爆发时则要公平的打,尽量体现出贵族精神。
现在我们熟知的夜战、半渡而击等战术,在那时都是不可想象的。大家都是君子,晚上是休息时间,你敢半夜偷偷摸摸的打试试?对方渡河没有完成,阵型没摆好,你敢打一下试试?
即使你打胜了,也会得不偿失。一旦不遵守贵族精神的名声传开,就会成为天下人的公敌。到哪里都得吃瘪,想想就可怕。
春秋时期,曾有过很多关于贵族精神的故事。极为典型的宋襄公就是这种贵族精神的得益者,也是受害者。
宋襄公名叫兹甫,他的兄长叫目夷。兹甫以“尊王攘夷”的齐桓公为楷模,精心研究“礼仪”,欲以仁义之师霸天下。
公元前652年兹甫的父亲病重,要确立兹甫为太子。兹甫却坚决的要让目夷做太子,理由是目夷比自己年长 ,按礼法应该目夷做这个太子。目夷被兹甫所感动,为了让兹甫名正言顺地做上太子,便跑到国外去了。
于是,兹甫做了太子并继承了国君大位,史称宋襄公。为弥补目夷,宋襄公让目夷做了国相。(兄弟之间,是如此的感人。)宋襄公因为让位于兄长的缘故,象现在的网红一样在诸侯中以仁义之名迅速崛起。
公元前643年,春秋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死于内乱。饿死后宫近两个月,才被收敛下葬。齐桓公封的太子逃亡到了宋国,向宋襄公求助。
因为齐桓公曾经拜托宋襄公照顾太子,而宋襄公当时也答应了。宋襄公便决定践行诺言,不顾宋弱齐强的事实,强行插手齐国内政。
公元前642年,宋襄公派人出使各国,要求大家出兵伐齐。结果只有几个小国象征性的派兵前来,宋襄公只好独自扛起伐齐事物。
不料宋襄公伐齐的军队刚到齐国,齐国人就武装响应宋军,赶走了现任国君、臭名昭著的易牙,迎接太子回国。就这样,宋军几乎兵不血刃就驱逐了齐国国君,把齐国太子捧上大位,做了齐孝公。
宋襄公插手齐国内政的成功,让宋襄公名满天下,也滋长了宋襄公效仿齐桓公以仁义称霸的野心。
当然,想做霸主只凭仁义是不足以服众的。宋襄公也开始以兵威称霸的征途,但是宋国力量实在是太弱小。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bedb72d3a3eca8b12cbfb11c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