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人都为知己者死看轻生死

古时候就有了。具体时期不明。重义。重利。重情。重亲族。重国家。轻生死。轻小家的时代。大争之世。一切都为利。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人命还不如一匹马值钱。
今天看《越绝书》,也想问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周享国八百年,礼乐教化深入人心。人们认为,仗节死义,都是应当的。不仗节死义,那才是不正常的。所以,孔子所谓礼崩乐坏,并非礼乐制度崩坏,而是民风民俗开始了轻义重利,轻仁义重生死,轻礼乐重享乐。礼崩乐坏只是外表。这么说可能很难理解,不过对比新中国几十年就知道了。那时候,崇尚节俭,崇尚奉献,为国家做事是荣誉,观念根深蒂固。几十年就有这种影响,何况周朝几百年?不过,现在消费主义、享乐、个人价值越来越多,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是感受不到的。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bd2d379fd1a2e94f525312d2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