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说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从而选择弃医从文

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碰到了一件事情,让他改变了从小学医的志向。
一次上细菌学课,教师讲完后,还没到下课时间,便放了几段幻灯片子,放映的是不久前刚结束的日俄战争的故事:日军抓了一个中国人要枪毙,说他做了俄国间谍,刑场四周围了很多身强力壮的中国人在看热闹……
这时,有的日本学生狂呼“万岁”,有的斜着眼睛看着鲁迅,议论纷纷。
鲁迅被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他认识到,人民精神不觉醒,才是中国落后的最重要的根源。
医学并非最紧要的事情,如果中国人思想不能觉醒,即使体格再怎么强壮,还不是被帝国主义者抓去杀头?还不是只能成为示众的材料和麻木的看客?病死多少人倒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在于改变人们的精神,要唤醒人们,中国才能有希望。
扩展资料
这段故事出自鲁迅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作者通过对留学日本生活时的回忆,以深切怀念之情,热烈赞颂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的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藤野先生
因为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有一次跟日本学生在上课时一起看了一场电影。电影中有一段是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捕获,要枪毙了,而在旁边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时所有的日本学生都欢呼起来,在鲁迅听来,这一声格外的刺耳。 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的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但他看了影片以后,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他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强健,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当时到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确实不少,不过大多是有名无实,用公家的钱在日本吃喝玩乐。 当时的时间应该是1904-1906吧。 关于鲁迅到其他地方去留学是否会弃医从文,我想这个高难度问题还有待历史学家研究了。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bcccdaac711f3b86f843f6ae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