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是什么意思


原句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意思是: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句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常用的语句还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扩展资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叫淳于髡。他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被任命为齐国的大夫。他经常利用寓言故事、民间传说、山野轶闻来劝谏齐王,而不是通过讲大道理来说服他,却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次,齐宣王想攻打魏国,积极调动军队,征集粮草补充兵源,使得国库空虚,民间穷困,有的百姓已经逃到其它国家去了。淳于髡对此十分忧虑,他就去求见齐宣王。
齐宣王爱听故事,淳于髡投其所好,说:“臣最近听到一个故事,想讲给大王听”,齐宣王说“好啊,寡人好久没听先生讲故事了、”淳于髡说;“有一条叫韩子卢的黑狗,是普天下跑得最快的狗。
有一只叫东郭逡的兔子,是四海内最狡猾的兔子、有一天,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绕着山跑了三圈,又翻山顶来回追了五趟,兔子在前面跑得精疲力尽,狗在后面追得力尽精疲,双双累死在山腰,一个农夫看见了,没花一点力气,就独自得到了这个便宜、”齐宣王听出淳于髡语中有话。
就笑着说;“先生想教我什么呢?”淳于髡说;“现在齐、魏两国相持不下,双方的军队都很疲惫,两国的百姓深受其害,恐怕秦、楚等强国正在后面等着,像老农一样准备捡便宜呢。”齐宣公听了,认为很有道理,就下令停止进攻魏国。
齐宣王喜欢招贤纳士,于是让淳于髡举荐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内接连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能之士。
齐宣王很惊讶,就问淳于髡说:“寡人听说,人才是很难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内能找到一位贤人,那贤人就好像多得像肩并肩站着一样;如果一百年能出现一个圣人,那圣人就像脚跟挨着脚跟来到一样、现在,你一天之内就推荐了7个贤士,那贤士是不是太多了?”
淳于髡回答说:“不能这样说。要知道,同类的鸟儿总聚在一起飞翔,同类的野兽总是聚在一起行动。人们要寻找柴胡、桔梗这类药材,如果到水泽洼地去找,恐怕永远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车地找到、这是因为天下同类的事物,总是要相聚在一起的。
我淳于髡大概也算个贤士,所以让我举荐贤士,就如同在黄河里取水,在燧石中取火一样容易、我还要给您再推荐一些贤士,何止这七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意思是:来自不同方位的种群以类相聚,天下万物以群相分。
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来自不同方位的种群以类相聚,天下万物以群相分,所以就产生了吉与凶的想法。“方”解为方术,相当于方法,学科。“类聚”指同类相聚,“群分”,看起来是一群一群地“分”。
扩展资料: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这句话后来演变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脾气相投的人自然相处融洽,志同道合的人自然会聚在一起。
《周易・系辞上》中的这句话,归纳出了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规律,就其本意而言,它说的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而聚合,天下万物因类别不同而区分,吉凶就在同与异的矛盾中产生,的确是现实存在的。
唐代杨炯在《浑天赋并序》中曾引用了这两句话,再后来,这两句演变成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人们也常常单独用“物以类聚”来表达,意思不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bc598c000b284726df88f81e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