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刑弼教的详细释义


明:严明。弼:辅助、辅弼。教:教育,指“五教”。从字面观,“弼”乃辅佐之义,似与“德主刑辅”的传统立法、司法原则并无不同。实则不然,“德主刑辅”中“德”为“刑”纲,“刑”要受“德”的制约,始终处于次要、辅助位置。宋以前论及“明刑弼教”,多将其附于“德主刑辅”之后,其着眼点仍是“大德小刑”和“先教后刑”。比如,汉唐社会稳定,在立法指导原由上就主张宽刑轻典,所谓“德主刑辅”(以首先教化为主,刑罚惩治为辅)、“德体刑用”(以首先教化为本体,刑罚惩处为其服务)、“明德慎罚”,就是宽刑轻典的立法原则。宋代以降,在处理德、刑关系上始有突破。著名理学家朱熹首先对“明刑弼教”做了新的阐释。他有意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认为礼法二者对治国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又从“礼法合一”角度对“明刑弼教”进一步说明:“故圣人之治,为之教以明之,为之刑以弼之,虽其所施或先或后或缓或急。”与前代儒家学说不同的是,他强调刑与教的实施可“或先或后”,“或缓或急”。经此一说,刑与德的关系不再是“德主刑辅”中的“从属”、“主次”关系,德对刑不再有制约作用,而只是刑罚的目的,刑罚也不必拘泥于“先教后刑”的框框,而可以“先刑后教”行事。这看来小小的变通之义,却意味着中国封建法制指导原则沿着德主刑辅――礼法合一|明刑弼教的发展轨道,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对明清两代法律实施的方法、发展方向和发挥的社会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我国古代法律史上,一般说来,倡导“德主刑辅”,本意是注重道德教化,限制苛刑,所以它往往是同轻刑主张相联系的。而经朱熹阐发,朱元璋身体力行于后世的“明刑弼教”思想,则完全是借“弼教”之口实,为推行重典治国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于是他强调“刑乱国用重典,重典治吏”,重农抑商,打击豪阀和为富不仁者,在法制史上留下了严刑峻法的浓重的一笔。

前往百度APP查看

回答
明刑弼教

基本解释:

弼:辅助。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词语分开解释:

明刑 : 1.明确的法令。 2.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 3.严明的刑罚。 4.指严明刑罚。 5.谓以刑法晓喻民众。

弼教 : 1.辅助教化。多指以刑辅教。语出《书・大禹谟》:"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孔传:"弼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bc247de2e815416d34a2f43d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