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成语典藏故事:握发吐哺


成语故事:握发吐哺西周时期,周成王继承父亲的遗志,分封诸侯,他封伯禽为鲁侯,周公劝诫儿子伯禽说:“你去吧,只是不要凭借鲁国国君的地位对有才能的人傲慢无礼,我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现今成王的叔叔。我也要一沐此侍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爱惜人才。” [2]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同胞之弟,因其采邑在周太王所居之周地(今陕西岐山县东北),故称周公,是我国西周初年的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被历代儒学家称为“元圣”。周公自幼天性聪慧,德才兼备,文王时他就在政治上崭露头角。武王即位后,周公作为太宰极力辅佐他,共同策划灭殷建周大计。牧野大战前,他代武王起草誓师之词,在推翻殷商王朝的战斗中起了关键作用。随后,武王还采用周公之谋,将殷商畿地分而治之。武王积劳成疾,临终时由于太子姬诵年仅13岁,曾提出“兄终弟及”的主张,让弟弟周公继承王位,考虑到夏、商继承制混乱,容易出现“兄弟内战” 等弊端,周公执意不答应。周成王即位后,为了维持和巩固西周政权,周公毅然挺身而出摄行朝政大事,率兵东征,平定了武庚录父、管叔、蔡叔等的复辟和叛乱。紧接着,他又封藩建卫,实行宗法统治,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周公摄政五年,在取得成王的同意后,开始营建洛邑。之后,从军事和政治上完成了巩固西周新生政权的重大措施后,摄政六年,周公又在洛邑建立各种典章制度,史称“治礼作乐”,从政治上和思想上建立起了西周奴隶制新秩序,为万代开太平。次年,周公还政成王,与召公分陕而治,继续居洛,治理东方。周公为政,励精图治,礼贤下士,尤为人所称道。《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有一段周公教育儿子伯禽的一段话,说自己虽然地位极高,但仍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人才非常重视,对前来求见的贤士无帆敏不是迫不及待地接见,唯恐错过。有时,正沐浴着,或是正吃着饭,恰逢贤士到来,那就立刻起身,一次次地把头发握起来,一次次地吐出口中的食物,去诚心接待贤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态扒枝》中的这一名句,可谓说尽了后人对周公的无限敬仰。
【成语】握发吐哺【人物】周公【释意】从“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简化而来。意为洗头时多次停下来握住头发、吃饭时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以迎接来访之士。后以“握发吐哺”比喻殷勤待士,求贤若渴。【出处】《韩诗外传》卷三:“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尽忠勤政辅佐两代君王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辅佐武王东伐纣王,并制礼作乐,建典立章,使天下大治。周成王时,周公修建了洛邑,以为周都,就在现在的洛阳。周公辅佐武王伐纣胜利后,被封到了曲阜。但周公为了继续辅佐武王,没有到封国去。武王病了,周公以自身为质,设坛祷告:“我多才多艺,善于侍奉上天鬼神,武王是使民安居乐业、让民接受祭祀的。你们要收就把我收了吧。”结果第二天,搏散武王痊愈。后胡猛来武王驾崩,成王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此时背叛朝廷,就替成王处基做氏理政务。其间,他“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行书,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很好地解决了国家的内忧外患,待成王长大后,周公就把政权还给了成王,见面时执臣子礼,十分恭敬。殚精竭虑广纳天下贤才周公在辅佐成王期间,时时不忘招贤纳士。史书记载,周公“践天子之位七年,布衣之士所贽而师者十人,所友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先见者四十九人,时进善者百人,教士千人,宫朝者万人”,为周朝的统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时因成王年幼,周公留在都城镐京辅佐成王,便让自己的儿子伯禽代他受封于鲁。出发前,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就算放在全国也是个有身份的人。但是你看,只要有贤士求访,洗头时我也得停下来,握起头发就去见他;吃饭时我就得把饭吐出来,赶紧过去对人家客客气气的,就这还担心天下贤士不高兴。你到了鲁国,可别因为有点身份就骄傲起来。”伯禽牢记周公的教导,到鲁国后努力发展生产,教化人民遵守礼仪规范,寻访天下贤士,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握发吐哺”也就此流传下来,成为历代统治者在寻求人才时模仿的对象,如曹操曾在《短歌行》中慨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bc0f3ddfa47c61be2d0f1a6a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