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几乎成名》谁知道?

几乎成名 (美国)ALMOST FAMOUS对七十年代真诚的怀念与追随导演:Cameron Crowe主演: Patrick Fugit Kate Hudson Billy Crudup片长:122分钟出品时间:2000 七十年代,当性、毒品和摇滚乐一同解放之际,一名来自保守家庭的15岁少年威廉,不顾保守母亲的反对,担任《Rolling Stone》杂志的记者,跟踪采访一个新崛起的当红乐队Stillwater的巡回演出。 在这个过程中,威廉一方面和乐队成员发展友谊,一方面又得维持报道的中立性。但作为乐迷他不可能不受到乐队及其追随者在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上的影响,因此他与乐队主音吉他手以及女摇滚乐迷Penny Lane之间的关系起起伏伏,又时不时笼罩在母亲频繁的关怀之下。这次旅程成为他的心灵之旅,他目睹又亲历了年轻一代的挣扎与迷失,看清了世界和自己,最后他又成为叛逆文化与保守文化的联系人。 本片流水帐式的单一线索要求观众不要将娱乐作为看电影的目的,只有能体会那种70年代式的真实朴素和克鲁亚克式的文化精神的人会报以掌http://www.douban.com/review/1130660/
2000年,美国上映了一部电影,叫《几乎成名》(Almost Famous),导演是原《滚石》杂志记者卡梅伦•克罗(Cameron Crowe),《几乎成名》几乎是他的自传体电影。电影上映后,在观众和评论界都获得好评。 没有高科技辅助,也算不上大制作,为什么影片能获得极好反响?一方面克罗自投身电影界后拍的电影都获得极好口碑,比如《单身公寓》、《花心情圣》,他的影片往往以朴实的故事情节而不是火爆场面来打动观众;另一方面,《几乎成名》作为一部摇滚电影,包含了流行文化该具备的所有引起年轻人兴趣的要素:摇滚、毒品、性、女孩、代沟、爱情等等,加上不失幽默风趣的对白,一句话:酷死了。 其实影片情节并不复杂,年仅15岁的小威廉受《滚石》杂志之命采访一支冉冉升起的摇滚新星“静水”乐队,并跟随乐队一起进行了美国巡回演出。影片讲述的就是小威廉从接受杂志采访任务到巡回演出结束这段期间发生的故事,母亲反对他接触摇滚乐,姐姐偷偷“教唆”他听摇滚乐,在他采访之前,著名乐评人莱斯特•班斯忠告他不要与摇滚歌星交朋友,母亲忠告他不要沾毒品。结果是,他不仅和乐队交上了朋友,而且还爱上了乐队主唱的骨肉皮,这看上去就是摇滚版的“成长的烦恼”。www.u148.net 《几乎成名》明线讲的是一个不谙世事的男孩与一支摇滚乐队的故事,但克罗实际上还布了一条暗线,即骨肉皮现象。早在电影《单身公寓》中,克罗就曾轻描淡写地触及过这一现象,在《几乎成名》中,骨肉皮显然是衬托主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克罗并没有对骨肉皮现象做出一个是或否的回答。 什么是骨肉皮?实际上这是台湾人的叫法(但很形象),它的英文是groupie,这种社会现象出现在上个世纪60年代摇滚乐蓬勃发展,追星族群体蓬勃壮大时期,它专指那些试图与摇滚歌星发生性关系(或保持一种浪漫关系)的女歌迷,甚至有些人干脆用“Star Fucker”来代替groupie这个词。北京摇滚乐在上个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时,也出现了一批骨肉皮群体,不过在北京摇滚圈里不叫骨肉皮,而是借用老北京艺人春典里的一个词:“果儿”或“尖果儿”(这个词有时也往往形容那些长相漂亮的女孩)。骨肉皮与普通歌迷有什么不一样?很简单,普通歌迷只要能见到他崇拜的歌星,合个影、签个名,和同伴炫耀一番就知足了,而骨肉皮不然,除了追星,还要与明星发生性关系,用咱北京话讲就是“把他给收了”。www.u148.net 骨肉皮现象在西方已是一种文化现象,或者说它已经成为摇滚乐一个组成部分,有三个词总是被西方人联系在一起:性、毒品、摇滚,每一个摇滚乐手都有一个说不清的骨肉皮故事。摇滚与性的关系,很大一部分是指乐手与骨肉皮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骨肉皮会选择摇滚明星? 避孕药和摇滚乐同时出现简直是一场灾难,从字面上看,摇滚乐(rock and roll)、爵士乐(jazz)在俚语中都有性交方面的含义。摇滚乐的反叛工具很多时候就是利用“性”,因为这样可以直接面对道德层面,猫王为什么要扭胯?“滚石”乐队为何被扣上“集体性精神错乱和用音乐麻醉剂肆无忌惮地公开煽动淫乱”的帽子,这一方面是卫道士攻击摇滚乐的最佳借口,但另一方面也助长了摇滚乐在泛性主义表现上的嚣张气焰。 摇滚乐泛性化和当时性解放不谋而合,对当时为音乐而狂热的女孩来说,仅仅是获得一个明星签名是不够的,还要更进一步接近明星,于是就出现了骨肉皮。 摇滚乐自身特征也决定了它会成为骨肉皮的焦点,比如摇滚乐手手中的电吉他,这件乐器简直是一个绝妙的发明,在很多骨肉皮眼里,它的形状不仅是一种男性生殖崇拜的象征,同时它也和女人身体非常相似,当摇滚乐手站在舞台,把吉他放在跨前,一只手在不停拨动琴弦,另一只手在把位上上下滑动,对女孩来说,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暗示可想而知,这也是女孩为什么总是喜欢摇滚吉他手的原因,差不多每个知名的骨肉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会提到这一点。www.u148.net 60年代有一个特殊现象,就是摇滚吉他大师辈出,吉米•亨德里克斯、埃里克•克拉普顿、吉米•佩奇、杰夫•贝克、皮特•汤森、卡洛斯•桑塔纳……这种吉他大师辈出现象在后来再没有发生过,这和当时骨肉皮的繁荣不无关系。再有,摇滚乐队每年都要进行漫长枯燥的巡回演出,乐手在巡演中很少带自己的女友或妻子,因为途中有骨肉皮做伴,就可以使枯燥的演出变得乐趣横生。因此,一些骨肉皮往往以“乐队助理”身份随行,比如《几乎成名》中小威廉爱上的那个女孩彭妮 •莱恩,她坚决否认自己是骨肉皮,而是乐队助手。www.u148.net 60年代是摇滚明星与骨肉皮的蜜月期,安•鲍尔斯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指出,60年代骨肉皮现象“是一个最活跃、非正式概念艺术表现的摇滚乐时期”,当时著名骨肉皮德斯•巴雷斯在她最近出版的《混在乐队》一书中提到:“‘骨肉皮’一词在当时绝不是什么坏字眼,乐队非常尊重女孩,‘滚石’乐队绝对都是绅士,他们把我们看作缪斯和灵感源泉。”另一个在60年代与很多摇滚巨星有染的辛西娅•普拉斯特•卡斯特尔在接受《沙龙》杂志采访时也证实了这点,她认为现在字典里对骨肉皮的解释是“污名”。www.u148.net 60年代还有两个骨肉皮用她们的事实证明他们与摇滚歌星的关系非同寻常,一位是“滚石”乐队米克•贾格尔女友(几乎是整个乐队的女友)玛丽安妮•费思福尔,这位18岁时就成为骨肉皮的女子在乐队帮助下走向歌坛,并成为明星,那首著名的《泪流满面》(As Tears Go By)就是贾格尔为她创作的。另一位是一个德国模特尼科(Nico),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把她介绍给美国“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nd)乐队,因此她也走上摇滚之路。直到后来理查德•威茨所著的《一个偶像的生活和谎言》一书出版,人们才惊讶地发现,尼科竟与那么多著名摇滚明星有染。 但好景不长,70年代重金属的出现,让更加繁荣的骨肉皮变了味道。“齐柏林飞船”(Led Zeppelin)虽然在音乐上成就非凡,但他们简直是让骨肉皮通向地狱的阶梯(该乐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通向天堂的阶梯》)。乐队的成员几乎都有性变态倾向,吉米•佩奇(Jimmy Page)有性虐待倾向,而鼓手约翰•博内姆(John Bonham)常常强迫女孩脱光衣服跳入养着章鱼的浴缸中,并以此为乐。进入80年代,对骨肉皮进行的各种超常规行为几乎成了后来重金属乐队的“保留节目”,“毒药”(Poison)乐队干脆在巡演大巴车上安装了一个安全套机,“戴夫•莱帕德”(Def Leppard)乐队每次演出之后都要举行一个“罪恶之都”的性狂欢,而“莫特利•克鲁”(Motley Crue)乐队在性混乱方面完全可以用“罄竹难书”来形容……2001年美国上演一部反映80年代中金属乐队生活的电影《摇滚明星》,里面有一段淫乱场景,从中可窥知一斑。90年代以后,骨肉皮的角色干脆变成三级片明星和妓女。www.u148.net 基辛格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摇滚明星的脑中往往有一种虚幻的权力,台上一呼,台下百应,名誉的光环又常常使他们忘乎所以,膜拜、反叛、力量、灵感,这些东西无时无刻不刺激摇滚歌星的肾上腺激素,使他们在面对骨肉皮时无一例外地把自己当成一匹种马。 为音乐、为艺术献身,只不过是那些女孩为了满足虚荣心的高尚借口,作为回报,摇滚歌星偶尔会让这些骨肉皮们出现在唱片封套上或音乐录影带中,费思福尔或尼科只是众多骨肉皮中的个别现象。早年骨肉皮现象是摇滚乐的组成部分之一,并让卡梅伦•克罗念念不忘。那些年过半百的骨肉皮也纷纷著书立说,回忆那段幸福时光,说明在那个性错乱的年代还有值得回味的东西。那么现在的骨肉皮现象,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人肉交易。 有多少爱可以胡来,有多少人值得做爱,这就是永远纠缠不清的性与摇滚主题。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b8ad74ef0ebefaeabee7fbed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