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伥亡的原文及翻译

虎伥亡翻译:
被老虎咬死的人(的魂)不敢到其他地方去,于是就作了老虎的跟班,此后有个名字叫伥鬼。伥给老虎作向导,路上遇到暗藏的机关或设置的陷阱之类,就改道而行。人遇到老虎,衣带会被解开,这都是伥所做的勾当。虎见到人(就咬死),伥随后就吃掉他。
原文:清・袁枚《子不语》虎啮人死。死者不敢他适,辄隶事虎。名为伥鬼。伥为虎前导,途遇暗机伏陷,则迁道往。人遇虎,衣带白解,皆伥所为。虎见人,伥而后食之。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袁枚虽自谓此书乃“自娱”、“戏编”之作,实际却是用力甚勤,历时颇久。从始作到编定,前后半个世纪,几与袁枚整个创作生涯相终始。袁枚对志怪稗官小说的爱好,自幼养成,老而益嗜。
他小时候就“好听长者谈古事”(《亡姑沈君夫人墓志铭》)。
特别是他的姑妈沈氏经常给他讲各种故事和野史,“姑为捃摭史书稗官,儿所能解者,呢呢娓娓不倦。以故枚未就学,而汉、晋、唐、宋国号人物,略皆上口”(同上)。少年时代的袁枚,尤其喜读各种杂书,“我年十二三,爱书如爱命;每过书肆中,两脚先立定。
苦无买书钱,梦中犹买归”(《对书叹》)。他在《子不语序》中说: 余生平寡嗜好,凡饮酒、度曲、樗捕,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能焉,文史外无以自娱。
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惑也。这就很分明地告诉读者,《子不语》中所记存的奇闻异事,是他毕生搜聚的结晶。至于其中所志所述,多是子虚乌有,切勿信以为真而为其所惑。
他生前爱远游,足迹遍及东南各处佳山秀水,所到之处,必不忘“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子不语》中故事写明流传地的不少,如天台、雁宕、黄山、匡庐、罗浮、桂林、南岳、潇湘、洞庭、武夷、丹霞、四明、雪窦等。袁枚可算是一个孜孜不倦的采风者。
因此,《子不语》一书在内容上自有特点。它既不同于寄托孤愤、真幻结合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也不同于儒者著书、以存风化、归于醇正的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子不语》几乎无怪不志、无异不述、无奇不记,既博且杂,以才子之笔,存录了清代中叶传播于东南一带田夫野老口中的怪异故事,记叙了彼时士宦官绅唇吻间所流布、乐道的形形色色荒诞传闻。
鲁迅评《子不语》“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然过于率意,亦多芜秽”(《中国小说史略》),可谓的论。而本书的这些优劣短长之处,恰恰是因其内容博杂以及“采风”式实录而造成的。
可见,《子不语》一书除了在中国小说史上有其应获的一席位置外,还具有较高的民俗史、社会史研究价值。即或如此,《子不语》还是浸润着袁枚一以贯之的“倡性灵,反束缚,嘲道学,背传统”的思想光彩。
虎啮人死。死者不敢他适,辄隶事虎。名为伥鬼。伥为虎前导,途遇暗机伏陷,则迁道往。人遇虎,衣带白解,皆伥所为。虎见人,伥而后食之。主要帮翻译一下:死者不敢他适,辄隶事虎。途遇暗机伏陷虎见人,伥而后食之。 翻译:被老虎咬死的人(的魂)不敢到其他地方去,于是就作了老虎的跟班,此后有个名字叫伥鬼。伥给老虎作向导,路上遇到暗藏的机关或设置的陷阱之类,就改道而行。人遇到老虎,衣带会被解开,这都是伥所做的勾当。虎见到人(就咬死),伥随后就吃掉他。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b47da1d7c2d0806da3b77cf1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