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所说: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蜀汉和曹贼不能并存,帝王之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
出处:蜀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选段: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不能并存,帝王之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讨伐曹魏。以先帝那样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来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讨敌人,是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的。
扩展资料:
文章先从刘备力主伐魏着笔,说明自己的不顾危难思惟北伐是为了奉行先帝的遗意。接着针对群臣对北伐的非议,用“六未解”作反面陈说,驳倒群议,阐明伐魏的必要性。认为旷日持久,只会使敌方坐大,自己兵员减少。指出与其耗费人力物力坐以待敌不如主动出兵。
最后又从事态的难料出发,进一步申述了伐魏之举已是迫于眉睫刻不容缓,并表达了自己对蜀国的一片忠诚。全文结合形势的分析展开论述,剀切详明,有说服力。而陈说己见,又多从反面设辞,文势层叠,情意慷慨。文中表达的抗兵北伐的报国之志和耿耿忠心,尤其令人感奋。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意思是汉室和乱臣贼子不能同时存在,王朝霸业不可以偏安一隅,比喻有我无你。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这篇文章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现实,向蜀汉后主刘禅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关系到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全文以议论见长,传达出一股忠贞壮烈之气。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载于三国时期吴人张俨的《默记》,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作品,当作于蜀汉建兴六年(228),比《前出师表》晚了一年。此时正值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未取得预期成果之时。为消除各方阻碍,在第二次北伐临行之际,诸葛亮向后主刘禅献上了这篇《后出师表》。
刘备临终前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加紧从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全面进行北伐准备。在外交上,派使者联吴;韬光养晦,对魏国劝降书不作答复,以低姿态麻痹敌国。
政治上,高度集中军政大权,”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励精图治,笼络土著地主,缓和主客矛盾,革除刘璋法令不行的弊政,以身作则,虚心纳谏,调动全国力量投入战争。
经济上,坚决与民休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多产粮食,增加储备,保护水利工程,发展煮盐、织锦等手工业,扩大财政来源。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b0acb981a5ccf58134721455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