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以羊易牛 阅读答案

以羊易牛古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
小题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道:述说B.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王:君王C.若无罪而就死地就:走向D.则王许之乎许:相信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①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①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D.①闻其声,不忍食其肉②其皆出于此乎小题3:下列句子中“之”作为宾语前置标志的一项是 A.莫之能御也B.臣未之闻也C.何陋之有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孟子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用“臣未之闻也”的话推掉了,把行霸道之事撇开而转入了谈论行王道之事。B.孟子利用“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齐宣王“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C.孟子用启发式解决了宣王心理上的疑难和矛盾,宣王因此对孟子说的“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话表示衷心悦服,从“于我心有戚戚焉”可知宣王的内心感到有所触动。D.孟子以精彩的比喻说明了“不为”与“不能”的根本区别,指出齐宣王没施行仁政,并非“不能”,而是“不为”。这些比喻十分精当生动,体现了孟子长于比喻的特点。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2)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参考答案及解析:小题1:B小题2:A小题3:C小题4:C小题5:(1)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2)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小题1:王:动词,统一天下小题2: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B.副词,表示判断,是/副词,表示转折,竟然。C.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来。D.代词,它们的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小题3:其余三项“之”都是代词小题4:“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话并非孟子所说。“夫子之谓也”应理解为:(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小题5:(1)宜:应该,应当,1分;爱:吝啬,1分;主谓倒装句式1分(2)见:表示被动,1分;为:因为,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齐宣王问:“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实行王道呢?”孟子答道:“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齐宣王又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又问:“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孟子回答说:“我听您的近臣胡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b06c37382ed1af95cae14880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