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生之信解释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尾生的翩翩少年,与他心仪的姑娘相约于桥下会面,但姑娘因故未能赴约。后来天降大雨,河中涨起了洪水,而他仍恪守信约,坚持不走,抱着桥中石柱,直至溺死。水退后,姑娘匆匆赶来,见此情景悲痛不已,也殉情而死。这个故事在《史记・苏秦列传》和《庄子》中都有记载,后《国策・燕策》曾写道:“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也。”诗人李白的《长干行》一诗中也有云:“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均赞颂了坚守信约的精神。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就在陕西蓝田县的兰峪水上,叫做“蓝桥”。从此之后,人们把相爱的男女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古老的蓝桥早已毁圮,现在古蓝田关驿不远处有一巨石,上刻“抱柱处”三个隶书大字,记载着这段凄美的爱情传说。
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比喻诚实守信 也说明了我国古代的超一般的爱情 人们都渴望得到坚贞的爱情众家之言: 《史记・苏秦列传》和《庄子・盗跖》中,都讲了“尾生抱柱”的故事:春秋时有一个叫尾生的青年,与一位姑娘相约在桥下会面。等待中天降大雨,河中涨起了洪水,但姑娘没来。尾生坚持不走,抱着桥柱死于桥下。水退后,姑娘见此情景悲痛不已,殉情。 由此尾生的这个“先进事迹”广泛流传,其人被树为坚守信约的光辉典型。《国策・燕策》里说 “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也”, 对尾生拔高的程度可见一斑。《长干行》一诗中有云:“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大诗人李白也是对尾生充分肯定的。对尾生之信的说法 众家不一各有所论 好坏参半 总体来看 中国传统文学的观点 该故事看点强调的是信 很符合儒学的思想 所以才能传至千年之后~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ae33880e3d584549d4f734ee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