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字也叫目不识丁,这个成语为何会让庄子受到嘲笑?


在中国,如果有人不认识字,会被人嘲笑“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还有成语“目不识丁”也指这种情况。现代社会教育事业如此发达,不识字的人已经非常罕见,不过在旧社会还是很多的。
南宋诗人杨万里在一首诗中写道,“莫羞空腹无丁字,且免秋阳晒杀人”;《幼学琼林》中说,“村夫不识一丁,愚者岂无一得。”这里的“腹无丁字”和“不识一丁”意思一样,都是说不识字的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后人们使用“目不识丁”这个成语的频率应该会越来越少。而成语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很多成语的背后都有它的典故。我们往往随口就能说出一个言简意赅又应景的成语,却不一定了解它的由来。好比“目不识丁”。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里是丁字,而不是其他字呢?的确,这个问题在古代就有争议。
“目不识丁”出现在文献中比较晚,其原型是前文提到的“不识一丁”。大概在明朝之前,人们通常使用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唐代。
曾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当过宰相的张弘靖,还是个有名的书法家,颇有学问。张弘靖担任河北地区节度使的时候,生活奢侈,对手下将士很傲慢。他用的幕僚大都是轻薄浪荡之徒,只知道饮酒玩乐。
有一回,朝廷交给张弘靖100万缗钱,也就是100万贯,用来赏赐将士,张弘靖却老实不客气地克扣了20万贯。他的幕僚也有样学样,任意克扣军饷。将士们找上门理论的时候,张弘靖却鄙夷地说,“今天下太平,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丁字!”
这里的“石”字是量词,读“但”,指弓弩的强度。张弘靖说的是,如今天下太平了,你们能拉两石的弓又有什么用,还不如认得一个“丁”字!
且不评价张弘靖的言行,正是他说的那句话里产生了成语“不识一丁”,后来演化成了“目不识丁。”
由于一些古籍对张弘靖原话的记载略有不同,引发了后世学者的争议。有人认为,张弘靖说的是“不若识一个字!”比如明清之际的学者张岱在《夜航船》里说,“唐张弘靖曰:天下无事,尔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个字!‘个’字误书‘丁’字,以其笔画相近也。”
张岱认为,史书中记载的应该的是“个”字,被误写作“丁”,因为两个字笔画相近。这并不是张岱要标新立异,很早就有人发现了这个问题,比如宋朝的学者王
这是因为庄子认为很多人都误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并且感到很好笑。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ac77f2c167c8e60e09224cd0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