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的翻译


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该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的《齐桓晋文之事》。
所在段落原文: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适宜种植、收获庄稼的时节,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
慎重办理学校的教育,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文学鉴赏:
本文铺张扬厉,纵横恣肆,各段之间又联系紧密,一气呵成。孟子散文的气势源于他坚毅的人格,他对自己的主张,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广博的学问,气盛则言宜,所以谈起话来理直气壮,刚柔相济,词锋犀利。
但本文不仅波澜起伏,气势磅礴,而且逻辑上十分严密,一环扣一环,表面上散漫无纪,实则始终围绕“保民而王”这一中心论点,层次清晰地步步深入,由齐宣王的不忍之心推出他有行王道的基础,进而论述不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
不为王道是因其心存霸欲,所以又力论霸道的不可行及其危害。至此,孟子才展开仁政蓝图,令齐王心动目眩,迫切希望实行王道,于是孟子又向齐宣王说出了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全文如滔滔江河,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的意思是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出处:战国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译文: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齐桓晋文之事》赏析
《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在写作上比较曲折委婉,层层深入,而且说理既逻辑严密,又注意形象生动。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a38c707411252fb7729e9df1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