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廉写的窦默的文言文翻译

翻译:
窦默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人。幼好读书,志向坚定。蒙古军伐金,默被俘。同时被俘者三十人,皆被杀,只有窦默逃脱返乡。家为战乱破坏,母亲尚在,惊恐之余,母子二人均得病,母亲病亡,他带病葬母。蒙军再来,他南逃渡过黄河,依靠母舅吴氏为生。医生王翁把女儿许配他为妻,让他学医。后转至蔡州,遇名医李浩,授他铜人针法。金哀宗迁都蔡州,默怕蒙兵来此,奔往德安。孝感县令谢宪子,把程颐、程颢讲理性之书授与他,窦默读后认为他过去读书谈不上是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从此书开始。恰逢中书杨惟中,奉旨招集儒、道、释之士,默因此北归,隐居于大名,与姚枢、许衡朝暮讲习讨论,以至废寝忘食。其后又回到肥乡,以儒家学说教授学生,从此知名于世。
世祖即位前在王府时,遣人召请他,窦默更姓易名隐居不出。使者令其友人先去求见,自己装作平民随其后,默不得已而受命。至王府后,世祖问他治世之道,默首先讲三纲五常。又说:“帝王之道,在诚意正心,心既正,则朝廷远近无不敢不正。”世祖一天要召问三次,其回答都合皇帝的心意。从此以后加倍优待,不让他离开左右。世祖又问当今明于治道者有谁,默荐举姚枢,便立即召枢来任用。不久,命皇子真金从窦默学习,赐他玉带钩,并对他说:“这是金朝内府的东西,你是老人,正适于佩戴,使我王子见此物如见我一般。”久后,默请求南还,朝廷命大名、顺德各给田宅,官府常送去衣物。
世祖即位,召默至上都,问他:“朕欲求像唐朝魏征这样的人,有没有?”默回答说:“敢于冒犯皇上而谏争,刚毅不屈者,要数许衡。论深识远虑,有宰相之才者,要数史天泽。”这时天泽正任汉南宣抚使,立即召回拜为右丞相,任默为翰林侍讲学士。当时初建中书省,平章政事王文统颇受重用,默上书道:
臣侍奉陛下十余年,多次承皇上垂询,听皇上圣训,可见陛下急于求治,无不以利民生、安社稷为目的。过去先帝在位,奸臣擅权,总揽天下财赋,贡进奇货,炫耀豪华,以求皇上之欢心。暗结朋党、离间骨肉关系者,都是这帮人。这些人当权,陛下就不能实现安邦利民之初衷,而陛下怀救世愿望已有多年了。
今陛下上顺天意下应民心,继承皇位,天下百姓莫不欢欣鼓舞,切望盛世。然治理好天下,必须用正人君子。那些夸夸其谈急功近利的小人,必不能奠定国家基础,必不能为子孙做长远打算。讨好献殷勤以求取得宠信的人,若不让他们实现其愿望,那就好了。这种人无论进退都在揣摩皇上的心思,以利害来打动人主之意念,其目的无他,在排斥贤人,独揽政权而已,都是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之流,切望陛下明查。还望陛下务选公正严明有道之士,授以重任,则是天下百姓最大幸运了。
有一天,窦默与王鹗、姚枢都在帝前斥责王文统,说:“此人学术不正,久居相位,必坑害天下。”世祖问:“谁可为相?”窦默说:“以臣看来,只有许衡。”世祖不高兴。王文统十分忌恨窦默,奏请任他为太子太傅。默辞谢道:“太子之位尚未确立,臣不敢先受太傅之名。”因而还是任命他为翰林侍讲学士,详见《许衡传》。默称病请求回归家乡。不久,王文统被诛,世祖回忆窦默的话,对左右近臣道:“往日说王文统不可用的,只有窦汉卿一人。如果还有一二说这话,朕难道会不加考虑吗?”将窦默召回,在京师赐建上等房舍,命官府每月供给俸禄,国家大政必定去征求他的意见。
默与王磐等奏请设两翰林院:其一专掌蒙古文字,以翰林学士承旨撒的迷底里主管其事;其二为翰林兼国史院,仍旧纂修国史,执掌皇帝的诏令,做皇帝顾问,以翰林学士承旨兼修《起居注》的和礼霍孙主持其事。世祖同意照办。默又上言:“三代之所以风俗淳厚,国运长久者,皆是设立学校培养人材所致。今应建学聘师,广选贵族子弟进行教育,作为树立良好风俗的根本。”世祖采纳。默曾与刘秉忠、姚枢、刘肃、商挺侍奉于皇帝之前,默上言道:“君有过错,臣当直言,表示同意或不同意,这是自古就提倡的。今则不然,君说可,臣也以为可,君说不可,臣也说不可,这不是好的政风。”第二天,又侍奉世祖于幄殿,有一猎人失一鹘,世祖大怒,有个侍臣从旁也说此人应加罪惩处。世祖讨厌这侍臣的迎合,命施以杖刑,而释猎人不问,退朝之后,秉忠等祝贺窦默:“非公以诚对待皇上,怎能使皇上有如此之清醒。”
至元十二年,默年八十,公卿皆来祝寿。世祖很有感慨地说:“这样的贤才,如能请上帝让他年轻几岁,使他们留朕左右共治天下该多好。可惜他现已老了!”默既年老,不就职任事,世祖多次派宦官赐珍宝及各种器物去慰问。至元十七年(1280),加昭文馆大学士,享年八十五岁而卒。世祖深为哀悼,厚赐丧事费,皇太子也给丧葬费钞二千贯,命护送归葬肥乡。
默为人乐观,平时不曾评论别人,与人相处,和颜悦色。在议论国家大事时,却当面争持,人们说西汉汲黯也超不过他。世祖曾对侍臣们说:“朕求贤三十年,只得到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又说:“如窦汉卿之心与姚公茂(枢)之才合而为一,真可说是全人了。”后累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
元史・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五・窦默传【原文】窦默,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人。幼知读书,毅然有立志。族祖旺,为郡功曹,令习吏事,不肯就。会国兵伐金,默为所俘。同时被俘者三十人,皆见杀,惟默得脱,归其乡。家破,母独存,惊怖之余,母子俱得疾,母竟亡,扶病藁葬。而大兵复至,遂南走渡河,依母党吴氏。医者王翁妻以女,使业医。转客蔡州,遇名医李浩,授以铜人针法。金主迁蔡,默恐兵且至,又走德安。孝感令谢宪子以伊洛性理之书授之,默自以为昔未尝学,而学自此始。适中书杨惟中奉旨招集儒、道、释之士,默乃北归,隐于大名,与姚枢、许衡朝暮讲习,至忘寝食。继还肥乡,以经术教授,由是知名。  世祖在潜邸,遣召之,默变姓名以自晦。使者俾其友人往见,而微服踵其后,默不得已,乃拜命。既至,问以治道,默首以三纲五常为对。世祖曰:“人道之端,孰大于此。失此,则无以立于世矣。”默又言:“帝王之道,在诚意正心,心既正,则朝廷远近莫敢不一于正。”一日凡三召与语,奏对皆称旨,自是敬待加礼,不令暂去左右。世祖问今之明治道者,默荐姚枢,即召用之。俄命皇子真金从默学,赐以玉带钩,谕之曰:“此金内府故物,汝老人,佩服为宜,且使我子见之如见我也。”久之,请南还,命大名、顺德各给田宅,有司岁具衣物以为常。  世祖即位,召至上都,问曰:“朕欲求如唐魏徵者,有其人乎?”默对曰:“犯颜谏诤,刚毅不屈,则许衡其人也。深识远虑,有宰相才,则史天泽其人也。”天泽时宣抚河南,帝即召拜右丞相,以默为翰林侍讲学士。时初建中书省,平章政事王文统颇见委任,默上书曰:  臣事陛下十有余年,数承顾问,与闻圣训,有以见陛下急于求治,未尝不以利生民安社稷为心。时先帝在上,奸臣擅权,总天下财赋,操执在手,贡进奇货,炫耀纷华,以娱悦上心。其扇结朋党、离间骨肉者,皆此徒也。此徒当路,陛下所以不能尽其初心。救世一念,涵养有年矣。今天顺人应,诞登大宝,天下生民,莫不欢忻踊跃,引领盛治。然平治天下,必用正人端士,唇吻小人一时功利之说,必不能定立国家基本,为子孙久远之计。其卖利献勤、乞怜取宠者,使不得行其志,斯可矣。若夫钩距揣摩,以利害惊动人主之意者,无他,意在摈斥诸贤,独执政柄耳,此苏、张之流也,惟陛下察之。伏望别选公明有道之士,授以重任,则天下幸甚。  他日,默与王鹗、姚枢俱在帝前,复面斥文统曰:“此人学术不正,久居相位,必祸天下。”帝曰:“然则谁可相者?”默曰:“以臣观之,无如许衡。”帝不悦而罢。文统深忌之,乃请以默为太子太傅,默辞曰:“太子位号未正,臣不敢先受太傅之名。”乃复以为翰林侍讲学士,详见《许衡传》。默俄谢病归,未几,文统伏诛,帝追忆其言,谓近臣曰:“曩言王文统不可用者,惟窦汉卿一人。向使更有一二人言之,朕宁不之思耶?”召还,赐第京师,命有司月给廪禄,国有大政,辄以访之。  默与王磐等请分置翰林院,专掌蒙古文字,以翰林学士承旨撒的迷底里主之;其翰林兼国史院,仍旧纂修国史,典制诰,备顾问,以翰林学士承旨兼修起居注和礼霍孙主之。帝可其奏。默又言:“三代所以风俗淳厚、历数长久者,皆设学养士所致。今宜建学立师,博选贵族子弟教之,以示风化之本。”帝嘉纳之。默尝与刘秉忠、姚枢、刘肃、商挺侍上前,默言:“君有过举,臣当直言,都俞吁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a3073e33c6f43bd72c70be60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