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什么时候回到父母之邦的?

孟子回到父母之邦是在公元前312年,他六十二岁了。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已经垂垂老矣。近三十年的游说诸侯,使他明白他的仁政思想在现实是不可能被接受的,这个理想的实现只有寄希望于来者。《史记孟荀列传》记:孟子晚年居于故乡,“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从公元前311年开始至公元前289年的二十年间,孟子像他的祖师孔子一样,以著述和讲学终老,享年八十四岁,葬于邹地。
孟子的著述,传世的只有我们现在读到的《孟子》一书,这书是了解孟子思想学说的基本依据。
孟子的学生很多,他在四十岁以前就设馆收徒,之后也仿效孔子,出行都有一批学生跟随,而追随孟子的学生在去滕时即已达到“车十余乘、从者数百人”。从他受业的学生是流动性的,如乐正子被聘到鲁国理政;弟子们有去有来,是自然之理。孟子晚年开门收徒讲学二十来年,弟子当然更多。有名姓可考的弟子,赵岐注有十五人,朱熹注为十三人,还有人注为二十余人,各家说法不一,很难确考。宋清两代追封孟子弟子以侯、伯或先儒名爵的有十九人,可以信实的有乐正子、公孙丑、万章、公都子、陈臻、充虞、咸丘蒙、陈代、彭更、屋庐子、桃应、徐辟、孟仲子等十三人。孟子弟子名声传世的不多,主要原因是在战国中期以后那个战争动乱的时代,这些儒者在政治上难有建树,在思想学说上也只是祖述孔孟,没有创新和发展。
孟子晚年一心讲学著述,继续丰富、充实他的思想学说。《孟子》书中所记,多是他晚年的言论,其中心性天命之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影响很大;关于教育,也有一些宝贵的思想。孟子晚年的生活是平静的,却是他的思想学说精进的时期。公元前289年,八十四岁的孟子逝世,留下的遗产是《孟子》一书。
古今众多学者对孟子的生卒年、游历过程作过精细的考证、推论,著述有百种以上,可惜,为史料所限,至今尚无完全准确的一致认识。前面所讲的纪年、游历先后的时间,我不得不加上“约”字。我想,具体年月或行程先后,能够考证准确固然很好,考查不清楚也无关宏旨,我们加上的“约”字是说在时间上,上下不过相差几年而已,不会成为我们了解两千三百年前一位古人一生活动的障碍。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a27953eca35fd3d597ae554b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