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的意思怎么解释

意思是声望名誉超过了实际才德,君子就会感到羞耻。
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离娄章句下》。
原文: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问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译文:孟子说:水从源泉里滚滚涌出,日夜不停地流着,水填满了低凹不平的地方才继续向前流,一直流向大海。它是如此水不枯竭,奔流不息。
孔子所取的,就是它的这种特性啊。试想,如果水没有这种永不枯竭的本源,就会像那七八月间的暴雨一样,虽然也可以一下子灌满大小沟渠,但也会一下子就枯竭。所以,声望名誉超过了实际才德,君子就会感到羞耻。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鱼我所欲也》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释义:声望名誉超过了实际才德,君子就会感到羞耻。
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离娄章句下》。
原文: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问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白话译文:徐子说:“孔子曾多次赞叹水,说:‘水啊!水啊!’他到底对于水取哪一点呢?”孟子说:“水从源泉里滚滚涌出,日夜不停地流着,水填满了低凹不平的地方才继续向前流,一直流向大海。它是如此水不枯竭,奔流不息。
孔子所取的,就是它的这种特性啊。试想,如果水没有这种永不枯竭的本源,就会像那七八月间的暴雨一样,虽然也可以一下子灌满大小沟渠,但也会一下子就枯竭。所以,声望名誉超过了实际才德,君子就会感到羞耻。”
扩展资料:
赏析:
孟子一方面祖述仲尼之意,阐发水的特性;另一方面用水比拟人的道德品质,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要求大家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安身立命之本,不断进取,自强不息。
问题是由子贡提出的。子贡说:“君子看见大水总是要观察,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回答说:“君子是用水来比拟人的道德啊!水到处给予而无私,这不是像很有德行吗?所到之处万物生长,这不是像很有仁爱吗?流向总是循着一定的道理,这不是像很有正义吗?
浅处流淌,深处莫测高深,这不是像很有智慧吗?奔赴深渊大谷而毫 无疑惧,这不是像很有勇气吗?任何细微之处也不放过,这不是像很明察吗?遇到险恶地势也不避让,这不是像很容忍大度吗?脏东西进去,干干净净出来,这不是像很善于化育吗?
水面永远是平的,这不是像很公正吗?不求一概满盈,这不是像很有节度吗? 无论经过多少曲折,始终向东流,这不是像意志很坚毅吗?正因为水有这些特性,所以君子看见大水就一定要观察。”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a22c2f5d411a89fd69fd8c1c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