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亲临战场慰劳汉军,为什么么没有起到震慑匈...


大家知道晁错,基本上都是因为他的削藩之策引发七国之乱而当了背锅侠,最后穿着朝服被汉景帝刘启腰斩于市。但是大家可能还不知道的是:晁错应该还是个不错的军事家,他之所以死于非命,完全是跟错了人。晁错要是生在汉武帝时期,没准也会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一代名将呢。如果汉文帝刘恒在位时间再长一些,晁错不但不会死,而且也很可能成为一代名臣名将。
晁错是当过太子家令不假,但那是汉文帝刘恒任命的,在这个任命当中,未尝没有托孤寄命的意思――汉文帝其实是很重视晁错的。晁错最迟是在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8年)就开始给刘恒打工了:那一年《尚书》大家伏生去世,而晁错曾经被汉文帝派去跟伏生学习《尚书》精义。也就是说,晁错跟着汉文帝至少干了二十二年,期间不断获得提拔。但是晁错跟汉景帝刘启干了两年多,就落了个一刀两断。
不管晁错是否倡议削藩,该造反的诸侯王还是要造反,这一点从“削藩令”刚刚颁布十天,诸侯就已经大军开拔,就可以看出他们早就已经准备好要挑战一下汉景帝了。晁错被杀之后,诸侯不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更加嚣张,弄得汉景帝里外不是人。
闲话少叙,咱们还是来说晁错的综合实力。且放下削藩是否有远见、是否操之过急不提,先来看看《汉书卷四十九爰盎晁错传第十九》的记载,这记载比《史记》要详细得多――司马迁先生似乎对晁错不太感冒,所以只记录了晁错的嚣张而没有写晁错的能力。
公元前169年,匈奴屡次犯边,当时承平日久,满朝文武大臣都束手无策,已经被任命为太子家令的晁错上了一道《言兵事疏》,其中提出的“汉军对阵匈奴有五个优势”、“以蛮夷攻蛮夷”的战略思想,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可行和有实际意义的。
晁错对匈奴入侵汉地如入无人之境感到十分愤懑:“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这就是说匈奴强盗到汉境抢掠,根本就没遇到像样的抵抗,朝中大佬在京城养尊处优,根本就不管边地百姓的死活,而已经老了的功臣宿将在“白登之围”后,更是畏敌如虎。所以晁错明确提出:“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没世不复。”“民气破伤,亡(无)有胜意。”但是匈奴也不是不可战胜的:“陇西之吏,赖社稷之神灵,奉陛下之明诏,和辑士卒,底厉其节,起破伤之民以当乘胜之匈奴,用少击众,杀一王,败其众而大有利。非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
从这段开始,本文引用史料除了一看就懂的,全部译成现代汉语,以免读者诸君劳神揣摩――其实笔者认为还是晁错原话更深邃有力,但并不是所有的读者都需要精研古代汉语,看笔者的小文当然也是越通俗易懂越好。
晁错引用古代兵法说:丘陵山林地形作战,车骑兵两个也打不过一个步兵;平原旷野,十个步兵也打不过一个车骑兵;弓弩、长戟、剑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a1de8629ea657f9f08b28bbe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